农业生产植入高科技“基因” |
发布日期:2019-08-07 |
时值盛夏,横山桥朝阳村种田大户朱建良再也不用在地里挥汗如雨了。“机械深耕、无人机植保,田间地头用上了绿色防控新技术,植入高科技‘基因’,不断改变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朱建良是常州武禾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个人有500亩水稻田。“我的田里面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耕、种、收、施肥、喷药、灌溉精准作业都由机器‘代劳’。”他骄傲地说道。
最近,武进区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工作人员来到这里,为他的稻田里安装智能化水稻螟虫迷向素喷发器。“按照3亩1根的标准安装,每天傍晚5点至早晨5点,喷发器会喷出超强‘迷婚剂’,干扰成虫交配。”朱建良说,相比于以往的迷向丝,新装备具有省人工、省场地、药效更稳定等特点。
武禾优质水稻专业合作社作为武进地区最早成立的合作社之一,在农业新技术的探索和使用方面一直走在前列。从上世纪的韩国插秧机、洋马收割机,到如今的乘坐式高速插秧机、撒肥机、植保机等先进的农机具……在朱建良的仓库里,各种大型的机械设备一一陈列,让人叹为观止。朱建良对各种机具的机型、参数、性能、技术操作要领如数家珍。“目前,水稻机插秧、机耕、机收、植保及水稻精准施肥等全程机械化操作,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力成本。”朱建良说。
最近,无人植保机现场演示会在他的稻田里开展。通过操纵小小无人机摇杆,就能飞上蓝天喷洒农药,从而实现“天上飞”代替“肩上背”。
“不仅能做到精准喷洒、减少药剂使用量,而且还能提高作业效率,一小时作业面积能达到30~50亩地。”朱建良说,过去打药的肩背式喷雾器,一个人每天最多也只能十几亩,而且在盛夏酷暑人也吃不消。
“虽然无人机比较贵,但比传统的人工效率高很多。还有最新采用的育秧喷田灌溉新技术,喷灌范围从原来的1.5米扩展到9米,大大节省了人力。”朱建良告诉记者,农机装备向节能高效、智能精准的方向加速发展,一个熟练的农机操作人员,每天可以有350~400元的收入。 “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让农业更智慧,生产‘绿’起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横山桥镇农技农机站站长刘志良说。 |
主办单位: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地址:常州市东方东路168号
电话:0519-8986300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