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囊中的光阴故事 |
发布日期:2019-09-06 |
又是一年开学季,莘莘学子怀揣着希望与梦想走进大学校园,开启新的征程。新生们丰富多彩的行囊也成为了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黑布鞋、搪瓷杯到BP机、手机,再到电脑,大学新生行囊的不断变化,无疑是时代变迁的缩影。
今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记者邀请各年代的大学生代表讲述了自己大学行囊的故事。尽管行囊中的物件不断变化,但背后的情感从未改变——行囊中,始终装着的是父母的爱和青春的梦想。
上世纪60年代
黑布鞋、搪瓷杯、咸菜
家中稀罕物都装进了布袋子
“放在家里保存了50多年,一般都不让人看的!”,戚街道花苑社区居民张富指着泛黄的毕业文凭说,这是他的宝贝,几十年来一直小心谨慎地保存着。
1939年出生的张富是辽宁沈阳人,读中专时,因成绩优异,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也因此被保送进了沈阳铁道学院热力机车(蒸汽机车专门化)专业。“我是全家第一个大学生,也是全村第一位大学生。” 张富轻轻抚摸着毕业文凭,笑着说,那时候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上学是一件奢侈的
事情,能光荣地走进大学的,更是凤毛麟角。
1960年8月底,张富踏上了上大学的路。出发前在家收拾行李,母亲拿出亲手为他缝制的黑布鞋和满满一瓶家中腌制的咸菜,放进一个布袋子里,还顺带捎上1个崭新的搪瓷杯。“这些东西,平常在家里都是稀罕物。”张富说,此外还带了几件衣服和一床被褥,没有枕头,就把布袋子当成枕头用。临行前,母亲还塞给他2个玉米面制成的窝窝头,作为他路上的干粮。
学校离家不远,40多公里的距离。张富和父亲扛着行李先走了12里地到火车站,为了节省车票,张富独自坐上了绿皮火车。
报到后,张富被安排住进宿舍,同住在一室的有8人。“那时候条件艰苦,我们学校算条件可以的了。一栋宿舍楼有一个厕所,整所学校有一个公共的大澡堂。” 张富告诉记者,由于闹饥荒,学校的食堂几乎顿顿大白菜配窝窝头,怎么吃都吃不饱。只有到了周末,才会给每人加2个馒头。说起大学时期的那些事,张富滔滔不绝。
1964年,张富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工作,1999年正式退休。
弹指一挥间,上个世纪的老牌大学生,如今已是耄耋老人,回忆大学时光仍历历在目,读书看报也成了伴随张富一生的习惯。
上世纪90年代
手机、BP机是奢侈品
初秋的天还是有些燥热,在丁堰街道芳渚村村委会二楼的一间办公室里,张丹正忙着修改党建材料。作为芳渚村党总支副书记,她每天都忙碌着村里的大小事务。
1981年出生的张丹,高中就读于老铁中(现戚墅堰实验中学),1999年,考入常州广播电视大学财会(计算机)专业。“一开始,我没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来实在等不及了,便直接跑到邮局去取。”张丹笑着说,虽然考上的是本地大学,但仍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待。
上世纪90年代,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张丹的行李出现了电子产品:一部手机、一个BP机……“高考结束后,我妈特意给我买了当时最流行的爱立信手机,这是我人生的第一部手机。”张丹回忆说,至今还记得手机的样子,黑色翻盖。由于电话费太贵,手机平时也舍不得拿出来用。此外,她还带了淡蓝色印有牡丹花和仙鹤的国民床单、檀香扇等物件。
大学离家不远,张丹和父母背上行李袋,坐着公交车,1小时不到便到了。“3、2、1,笑。”1999年9月初,身穿红色长裙的女孩笑靥如花,站在校门口,晨风吹过,裙摆飞扬,张丹的父亲用相机记录下了美好的一刻。
进校的第一周,学校组织了军事训练。“那时没有水乳霜,更没有防晒霜,一周下来,我们一个个都晒得乌漆墨黑。”张丹笑着说。宿舍没有空调,但房顶上有个小吊扇,热了,张丹就拿出檀香扇挥几下,去去暑气。
“我们一个宿舍住8个人,大家都来自天南地北。”张丹告诉记者,由于自己是第一次住校,晚上和舍友们兴奋地聊到半夜都难以入睡。大学时光的小美好,点点滴滴张丹都记在心里,汇聚成记忆的流星,偶尔回眸,发现灿烂的星空中有如此美妙的弧线。
新世纪初
手机、笔记本电脑渐成标配
单正超来自苏北盐城,2005年考入了常州工学院。回忆起14年前跨进大学校门时自己的行囊,他说:“除了日常用品、学习用品,还有手机。”
对于单正超能够进入高校深造,他的家人十分高兴,因为单正超是家里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就是在老家村上,当时大学生也不多。“因为家里条件一般,笔记本电脑还是在大二买的,不过有不少同学大一报到时就带上了笔记本电脑。”单正超回忆说。
2009年,从常工院毕业后的单正超进入了今创控股集团,在精益推进部从一名工程师做起,先后担任主管、副部长、部长等职。“跨入今创控股集团的大门时,正值集团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期,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集团在武进国家高新区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园,我也全程参与了规划建设工作,如今已经整整10年了。”
2019年
领带,新同学的见面礼
“00”后大学新生的开学行囊中除了衣物、手机、平板电脑等“共性物品”外,还装了很多个性化物品。
孙立波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级新生。在他的开学行囊里,除了生活用品、学习用品、手机、平板电脑外,还有10条领带。“这些领带是送给新同学的见面礼。”孙立波如是说。
孙立波毕业于江苏省横林高级中学,班主任老师陆文莲对他的评价是:“性格开朗,聪明好学,乐于助人。”她介绍,孙立波老家在横林,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3年前从横林初级中学考入省横中。在陆文莲的印象中,孙立波刚进入高一时,就通过考试被分到了强化班。高二分班时,又进入了物地强化班。他不仅头脑聪明、反应敏捷,而且在学习中肯吃苦、爱动脑筋,也乐意参与课堂上的互动。
陆文莲告诉记者,孙立波不是一味死读书的学生,在繁忙的课业负担下,他热衷于参加篮球比赛、科技小发明等活动。在篮球场上,白白净净、1米79个子的他司职后卫,成为一支球队的“大脑”,他还获得了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NEPCS)一等奖。 “本来还想带个篮球去的,但觉得有些不方便,再说学校里也有篮球,就省得麻烦了。”孙立波说,“这次特意带了给同学的见面礼,大家要在一起度过一段难忘的大学生活。” |
主办单位: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地址:常州市东方东路168号
电话:0519-8986300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