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第三次武装起义纪念碑 |
发布日期:2019-10-29 |
家住戚墅堰街道花溪兰庭小区的张汉明有个习惯,每当家里来了老朋友,他都要带着他们徒步来到不远处的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北厂门前,瞻仰一座雕像。这座雕像是戚墅堰地区有名的“第三次武装起义纪念碑”,碑身塑造了一位精神饱满的铁路工人纠察队员形象,他正握着一杆枪,炯炯有神地注视着远方……
这位铁路工人纠察队员代表了上世纪20年代参与上海三次武装起义的吴淞机厂工人,而中车戚墅堰公司的前身便是上海黄浦江畔的吴淞机厂。 暗夜明灯,三次起义终告成功 1926年7月,北伐革命军挥师北上。军阀孙传芳部在江西溃败,北洋政府浙江省省长夏超宣布独立自治,支持北伐军。中国共产党根据这一有利形势,决定在上海举行工人武装起义,配合北伐军占领上海。吴淞机厂、吴淞永安二厂和中国铁工厂等工厂的工友一起参与了罢工,然而,由于上海地区的复杂形势,前两次起义均被镇压。 为吸取失败教训,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的周恩来专程去找中共吴淞机厂党支部书记孙津川等工人骨干谈话。1927年3月5日,吴淞机厂工人率先罢工,在他们的带动下,罢工的铁路工人达1000余人。 1927年3月21日,起义军占领上海近郊的龙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开始。当天下午,孙津川率领以吴淞机厂工人为骨干的200余名铁路工人纠察队员,分兵袭击了大东门外关桥南面的第一区警察署,在4小时内就取得了南市战斗的胜利。 孙津川等人一路挺进铁路南站,组织纠察队交通班抢修铁路、整修机车。终于,吴淞机厂司机到南站机车房开出一台机车,200多名铁路工人纠察队员在机车上插上红旗,分乘5节客车驶往老龙华,欢迎北伐军。22日下午,孙津川亲率交通班成员由南站乘专车至徐家汇、麦根路等处修路,傍晚修复,使北伐军顺利开进上海。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场战役中,以孙津川为代表的吴淞机厂工人成为中坚力量。1928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审查委员、中共南京市委书记的孙津川因叛徒出卖被逮捕,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雕像落成,英雄情怀永记心间 “我父亲1920年就进吴淞机厂了,他也参与了武装起义。那时候,他经常在夜校为孙津川放风,还见到过来给工人上课的周恩来和赵世炎。”张汉明骄傲地说。 1936年,中国内忧外患,面临着日本铁蹄的侵略。为保护吴淞机厂的劳动成果,厂址从上海迁入常州戚墅堰,从此便有了“戚机厂”。张汉明的父亲作为戚机厂第一代工人,参与了浩大的迁厂工程。 1960年,为了号召铁路工人不忘历史、艰苦奋斗,戚机厂决定建造一座纪念“第三次武装起义”的纪念碑。雕像完成后,首先安放在工厂党委老三楼,为了让厂区以外的更多人也能瞻仰革命烈士的风采,1983年,雕像搬迁到戚机厂北厂门前。“那年,正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60周年,为了纪念这次意义非凡的运动,戚机厂举办过数次长跑活动,几百人绕着厂区跑步,第三次武装起义纪念碑是必经之路。”张汉明回忆说。在父亲的培养下,张汉明和儿子相继进入戚机厂工作。从父亲口中,他得知了许多革命故事,形成了不少珍贵的历史资料,这段“红色记忆”就这样在铁路世家一代代传递下去…… 入党、入团、五四青年节、七一中国共产党成立、职工演讲比赛……多年来,纪念碑前上演着一幕幕动人的红色故事。行至离纪念碑不远处的戚墅堰花溪党建公园,一座孙津川坐像赫然映入眼帘,这位革命烈士的功绩从未被历史所忘却。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戚机人效仿着先辈的革命精神,在这里延续着往昔的荣光与责任。 |
主办单位: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地址:常州市东方东路168号
电话:0519-8986300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