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戚墅堰爱心护理院 老人康复和养老的幸福港湾
发布日期:2018-01-19

 戚墅堰街道是老工业基地,是全市人口老龄化最严重地区之一。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问题困扰着这里的很多家庭。为给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2013年底,戚墅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成立了戚墅堰爱心护理院,高标准、高品质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环境让居民纷纷点赞。

医养结合探索养老新模式

今年已经是李润培在爱心护理院的第3个年头了。记者见到他的时候,护士正给他注射胰岛素。

76岁的李润培脑梗塞反复发作,辗转反复住了好几次医院,病情不但没有好转,还把老伴的身体拖垮了。后来,李润培住进了爱心护理院。他告诉记者:“这里医疗水平高,平常的生活照料也很到位,儿女们都很放心,老伴省心多了,只需有空时来看一看,再也不用日夜辗转亲自照顾了,自己也能睡个安稳觉。”

“爱心护理院建筑面积约2715平方米,床位37张,目前入住满员,配备了医生、护士15名,同时还配备了专业护工管理人员及相应数量的护工。”戚墅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朱银波介绍,服务对象主要为辖区内需要关怀照顾的老人、孤寡或空巢老人、因各种原因所致的瘫痪卧床病人、老年性疾病所致的生活不能自理又需要医疗救治的病人、癌症晚期或临终需要关怀的病人以及患有各种内科疾病且需要照顾的病人。

爱心护理院依托戚墅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康复条件,为老年人提供各式各样的医疗护理服务。据了解,该院既为老人制定合理的医疗康复计划,对各种慢性疾病进行合理治疗和康复,开展物理治疗、运动康复、轮椅康复等康复治疗项目;又为老人提供周到细致的生活护理,让入住的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不管是老人的精神需求还是生活需求,都得到了极大满足。

创新服务温暖老人生活

走进爱心护理院,房间干净明亮,在设施配置等细节上处处体现着对老人的关爱。记者看到,每层楼面均配有老人活动室、配餐室、护士站等;每个房间均配有电视机、空调、医疗呼叫系统、热水供应等相应设施。

“这些年,爱心护理院始终以服务老人、提高老人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优化为老服务环境为目的,以医疗行业为老服务管理规范为标准,以创新为老服务方式和提高医疗质量为重点,让爱心护理院成为老人康复和养老的幸福港湾。”朱银波说道。

爱心护理院创新服务内容,充分利用有效资源,为入住老人提供专业康复养老医疗服务。该院通过医联体医院专业技术支持提供住院服务、双向转诊、会诊、健康检查、心理咨询等;通过专业康复师提供运动疗法、肢体康复、针灸推拿、牵引理疗等康复治疗;提供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科、骨伤科等专科专业护理服务;由专业护工公司配备有资质护工提供基本生活护理服务,全方位服务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

该院还积极落实惠老政策,提供为老服务:辖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每年春节全体职工亲自包饺子分给入住的每一位老人;为入住的百岁老人过生日,送生日蛋糕及长寿面;每月医护人员利用一天工休时间安排入住的老年人及家属开展一次座谈,促进和谐关系;注重开展精神关爱、养生讲座和心理疏导活动……

细致照料感动老人家属

在住院部的走道里,记者见到了满墙的锦旗和感谢信。有的是夸奖医生精湛的医术,有的是表扬医护人员的耐心及爱心,有的是感谢护理人员的精心照顾,满满两面墙的锦旗和表扬信代表了这些年来医生及护士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及周到的服务。

其中一份来自患者唐云华家属的感谢信写道:感谢中心方亚琴及医护人员对唐云华的精心治疗和热情服务。患者唐云华是一位96岁的高龄老人,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日常生活无法自理。方主任及医护人员对老人如同自己的母亲一样,每天都嘘寒问暖,关怀备至。更是经常从家里带新鲜可口的鱼汤、饭菜给老人,平日里经常与老人聊天解闷。

患者家属被医务人员的热心服务所感动,尽管感谢信只有短短一两百字,但这些字里行间饱含感动、发自肺腑洋溢着真情的感谢信,让医务人员倍感欣慰与喜悦,也体现了爱在医、患与社会之间传递的正能量,更赋予了医护人员更多的鞭策与动力。

为提升医务人员服务质量,爱心护理院加强员工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三基理论、实践考试,同时由主管护士定期对护工进行全员护理培训,坚持24小时值班制,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主办单位: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地址:常州市东方东路168号

电话:0519-8986300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106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