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做内心坚定的“琵琶行者”
发布日期:2018-04-17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女的欲露还藏之娇姿,被白居易刻画得入木三分。而琵琶撩拨出来的凄清婉转之韵味,也让人对这一乐器充满遐想。

在戚墅堰街道圩墩社区,有一个钟情于琵琶的人。一刀一锉,一弦一木,均是沿袭古法手工制作,每一把琵琶都呈现着匠心工艺,承载历史流年的精工之美。他,就是高级琵琶制作师——丁越。

痴迷民乐 走上琵琶制作之路

还没走进屋内,首先就听到了一阵优美的琴声。走上楼,丁越正坐在工作台前,品味着属于自己的安静时光。在他面前,摆放着一件还没完工的琵琶,身后堆着各种木材、工具、成品和半成品。推刨、打磨、调试……日复一日,他在这里做着自己钟爱的手艺。

33岁的丁越看着羞涩又年轻,可他却已经接触琵琶有近20年了。从小吹笛子的他对民乐非常入迷,在他的心中,民乐是最动听的。后来,他发现琵琶音域广,演奏技巧为民族器乐之首,于是在2001年前往上海,踏上拜师学艺学习琵琶制作之路。三年后,学成归来的他把家搬进了工作室,开始了日夜做琴的日子。

懂得乐器和音质的人,更懂得音乐。在谈话的间隙,丁越不时拿起琵琶弹奏,每一曲都是信手拈来。他说,弹琵琶看起来颇为风雅,制琵琶却是件重体力活。

手工制作 追求完美品质

做乐器最重要的是悟性,学会做很容易,但要想成为一名好的制作大师,要下足够的功夫。

在丁越看来,乐器是充满人性的,为了保证做出的乐器没有一点瑕疵,有些细节要反反复复打磨许多次。光是做乐器的工具,就有锯、凿、刨等数十种,每一道工序都精工细作,一丝不苟。丁越说,制作琵琶的过程比较繁杂,要选木、锯木、开模、装凤头、合板、安音位、打磨、擦腊、刨光等一系列步骤。“制作琵琶包含着力学、声学、美学等基本原理,因此每一道工序都要严谨对待。每个月我一个人最多只能做2至3把。”

除了过硬的技艺外,乐器材料的选择也很关键。丁越边介绍边取出一把新近制作的琵琶说,这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点创新改良,保证了音色的灵敏和清脆。通过数十年经验的积累,对于丁越来说,只要每一块木头到手,轻轻一敲打,就知道音质如何。

为了让自己制作的琴得到弹奏者的认可,丁越一个个联系拜访弹奏琵琶的老师,让专业的老师弹奏评鉴给予意见,再进行调整。慢慢地,丁越制作的琴越来越好,不管是工艺还是音质,都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

由于选材讲究、做工精细、音色稳定,丁越制作的琵琶越来越出名,工作室规模越来越大,一些乐器经营商、音乐学院、艺术培训中心和琵琶爱好者经常慕名前来购买。如今,他成立了5个人的团队。

不懈坚持 流传匠人精神

丁越制作的琵琶不仅音质好、音色佳,材质优异,制作还有新意。记者注意到,每一只琴头的雕刻作品更是活灵活现,这是丁越一刀一刀所刻。“基本上花色都是自己设计,但也可以根据顾客的不同需求打造独一无二的琴。”

近20年的匠人生涯,丁越不知制作了多少优质的琵琶,找他买琴的人来自天南地北。究竟他制作的琵琶有多好?外行人说了不算,真正懂琴的说了算。“有时候太忙,客户等上半年也愿意。”丁越介绍,除了国内的顾客,更有东南亚和台湾的客户找他制琴。

让传统民乐传承弘扬下去,是丁越的理想。除了自己坚定地走下去,丁越也有一些担忧。他说,琵琶制作者既要会木工,更要懂音律,愿意学习和能够掌握这门技艺的年轻人凤毛麟角,这一民间传统技艺目前濒临失传。

“乐器制作是一项极具耐心的手工活,需要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琵琶有价,兴趣无价。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琵琶。”丁越还希望,这个古老的技艺能一直保留下去。

 

主办单位: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地址:常州市东方东路168号

电话:0519-8986300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106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