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匠心——“滑稽戏”老戏骨:将生活融入作品 |
发布日期:2018-10-31 |
今年79岁的滑稽戏大家葛福生,是当年戚机厂舞台上响当当的“红角儿”,直到现在他还在坚持演滑稽戏。日前,在戚墅堰街道花苑社区,记者见到了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的葛老。他拿出相册给记者看了年轻时表演的照片,边翻边回忆起了自己年轻时的岁月。 葛福生是苏州人,19岁时来到了戚机厂。由于对滑稽戏的喜爱和热情,葛福生总是约着厂里的几个同好,一起坐火车去上海看滑稽戏演出。上海滑稽戏曾经有过一段非常辉煌的时期,那时候想看滑稽戏是一票难求,非常火爆。“一张滑稽戏的戏票可以换一双牛皮鞋。可想而知,滑稽戏曾经是多么受欢迎。”为了省钱,葛福生和同好看完了就在火车站睡觉。他激动地说:“那时候,脑海中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想法,就是要排舞台剧。滑稽戏对于我来说,总有着一份特别的感情。” 除了看,葛福生几个人还全程将别人的演出录音,等回到家慢慢摸索研究,进行二次创作。慢慢地,他开始自己写剧本并演出。就这样,葛福生开始参加厂里的各种宣传演出,还加入了文工团。一开始,他代表车间演出,有了好的作品就参加市里的文艺表演,再代表市里到省里参演。慢慢地,几个人甚至开了专场演出。 葛福生说,那个年代的滑稽戏演员特别受欢迎,只要往台上一站,下面的观众就开始乐呵了。“凭一张嘴,穿个长褂就能上台,让大家笑就是我们滑稽戏演员最大的心愿。”那时候,结婚没有司仪,他就做主持人,光主持戚机厂的婚礼就有200多场。“开心啊,人家看到我开心,我看到大家开心也就开心。” 时光荏苒,随着老百姓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娱乐节目的多样化,整个文化环境也在发生转变。滑稽戏和很多地方剧种一样,面临着生存和发展危机。葛老有些失落,但是他也明白,这是文化发展到一个阶段必然要经历的特殊时期。“过去滑稽戏是最赶时髦的,社会上有什么热点事件,滑稽界总是第一个反映在作品里,来展现生活百态。”葛福生说,无论时代怎么发展,只要能创作出到达观众心底、说出观众心声、找到老百姓的真实情感所在,它一定是有生命力的作品。 如今,在社区组织活动或者出去参观的大巴上,大家总是让他出场烘托气氛。前阵子,在社区组织的安全月演出中,葛福生自导自演了一出滑稽戏《一个调皮老人的居家生活》,给社区的居民呈现了一个完美的演出,同时也给大家上了一堂安全教育课,寓教于乐。他说,贴近百姓生活的创作,是滑稽戏最重要的灵魂。“一方面说明大家还是喜欢我的表演,另一方面我也要看看我演戏的中气还足不足。”
|
主办单位: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地址:常州市东方东路168号
电话:0519-8986300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