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精细化管理提升经开区“颜值”
发布日期:2017-05-16

  “我几乎每天都穿梭在经开区的大街小巷,变化真的是显而易见。尤其是今年,道路干净了,沿街店铺招牌漂亮了,卫生死角不见了,渣土车也规范了,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人的心情也更愉悦。”几乎每天都在路上的快递哥郝中华对于经开区的变化看在眼里。

  这些变化归功于经开区对城市管理的细致入微。今年以来,经开区聚焦城市管理中的“脏乱差”,大力治沉疴、除顽疾,实施精细化管理,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颜值”。

  理顺机制明责任

  自成立以来,经开区就十分重视城市管理工作,通过顶层设计,理顺城市管理机制体制,推动经开区城乡管理精细化水平上台阶。

  经开区成立了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对经开区城市管理工作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管理。

  同时,结合相关职能部门及各板块,经开区还出台了《常州经济开发区城镇长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常州经开区城镇精细化管理“五整治五提升”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区网格化长效综合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配套文件。经开区综合执法局局长俞惠政说:“通过理顺体制机制,强化了主城区三街道31平方公里、73个单位网格的城市长效管理13项考核的主体责任,完善了三镇150平方公里的城乡一体化考核的管理体系,明确了各镇一、二、三级区域长效管理考核范围,为形成符合经开区快速发展现状的城市管理运行体系和精细化管理工作格局奠定了基础。”

  源头治理除顽疾

  乱堆乱建少了,“牛皮癣”被清除了,村庄更加整洁……随着经开区“五整治五提升”行动的深入开展,经开区的市容市貌有了明显改善。

  今年3月起,经开区全面启动“五整治五提升”行动,重点围绕国道省道、堆场料场、村庄环境、围挡围墙、垃圾废品开展整治工作,围绕环卫设施、住宅小区、城中村、菜市场、绿化景观开展改造提升。“从城市沉疴、顽疾入手,加强源头治理,确保整治效果。”俞惠政说,通过行动,切实解决城市管理的顽疾,实现环境大改观、功能大完善、品质大提升。

  围绕“五整治五提升”行动的“总菜单”,各镇、街道开出了符合自身情况的“子菜单”:横林镇聚焦杂物乱堆放、乱搭建、垃圾乱倒、家禽乱散养、乱张贴、村级菜市场等六方面进行整治;遥观镇开展了建筑垃圾、乱张贴、乱涂写、僵尸车、占道经营等专项整治;横山桥镇重点实施省县道、围挡围墙、垃圾废品、堆场料场、村庄环境等“五整治”行动,实施菜市场、环卫设施、绿化景观、安置小区等“四提升”行动。三街道针对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

  同时,经开区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今年以来,进一步严格规范了渣土运输行为,重点查处了夜间施工、建筑垃圾、渣土扬尘、渣土车抛洒滴漏、偷倒垃圾等问题。截至目前,共查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违规运输行为26起。

  精细管理促长效

  整治只是经开区“增颜值”的手段,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将精细化管理落在实处才是实现经开区“增颜值”的根本。对此,经开区采取多项措施,推进长效管理工作。

  为让城市管理工作更加精细化,经开区科学合理地落实定人定岗定网格定责任管理,将每一项城市管理内容落入网格、落到人头,让执法人员“下沉”,消除管理死角和盲点,直击管理末端。同时,调整执法人员作息时间,通过提前上班、延时下班、错时值班、夜晚加班,使工作衔接无缝化,避免交班期间的管理空白。

  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潞城街道组建了长效管理义务巡查队伍;戚墅堰街道开展精细化城管志愿服务工程……经开区通过各种形式,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城市管理中,共同维护经开区的城市环境。

 

主办单位: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地址:常州市东方东路168号

电话:0519-8986300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106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