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城市记忆丨戚机厂:常州近代工业文明的见证者
发布日期:2022-12-23  来源:丁堰街道办事处

坐落于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厂区的戚机厂旧址,至今已有86年的历史。斑驳的建筑红墙、高大的厂房空间、灵动的线条设计,厂区内完整保存了从上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的历史建筑和老设备等工业遗存,是常州近代工业文明发展的见证者,承载着几代人的情感记忆。

“每次看到这些老建筑、老机器、老资料,都会让我想起我年轻时在这里奋斗的激情岁月。”今年70岁的张汉明是戚机厂的老员工,1975年,他从常州铁路技术学校电机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戚机厂,从普通电工做起,退休前是戚机厂工具公司党支部书记。在戚机厂工作近40年,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着很深的感情。

张汉明告诉记者,戚机厂是我国铁路客货运内燃机车的重要研发、制造和维修基地,始建于1898年,前身是上海吴淞机厂,1936年迁至常州戚墅堰,改名为戚墅堰机厂, 简称“戚机厂”,是常州第一家大型近代化工厂。“所以说,戚机厂是常州近代工业文明发展的见证者。”张汉明说。

2021年,对于热爱老厂的张汉明来说是最难忘的一年。因为在那一年,戚机厂入选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被认定为国家工业遗产的核心物项包括老机车厂房、机车联合厂房、老三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纪念碑、联合剪冲机、机车设计图纸等。

“新中国成立后,戚机厂迎来新生,规模继续扩大。厂里保存的机车联合厂房就是1954年建造的。”张汉明介绍,当时,机车联合厂房是国家“一五”时期694项限额以上工业建设项目之一,是根据苏联专家的建议兴建的。就是从这里,一台台东风系列内燃机车驶向祖国广袤的大地,并引领了中国铁路前五次大提速;研制的“雪域神舟”号机车在青藏铁路“第一牵”试运行中成功翻越了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顺利到达世界最高火车站——唐古拉站,创造了内燃机车的又一奇迹。

史料记载,从1950年到1978年,工厂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扩建改造。工厂在恢复国家生产、支援抗美援朝、支持三线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有力支撑了国家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奠定了中国铁路工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

2000年,中国机车车辆工业与原铁道部脱钩,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划归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更名为南车集团戚墅堰机车车辆厂。2015年9月,由原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和中国北车集团公司重组合并而成的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宣告成立,公司更名为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进入新千年后,公司通过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向20多个国家整车出口、配件销售和维保服务,成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排头兵。

近年来,戚机厂立足工业历史背景,积极打造特色工业旅游产品,让社会公众近距离感受铁路工业的发展。2020年6月,工业旅游项目开始市场化运营,取得可喜成效。目前,戚机厂接待工业旅游人数破万。

丁堰街道的“工业+旅游”的模式,进一步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发展,感受工业旅游魅力,唤醒运河文旅活力!

 

主办单位: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地址:常州市东方东路168号

电话:0519-8986300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106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