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社会救助业务 筑牢困难群众保障根基 |
发布日期:2025-02-27 来源:戚墅堰街道 |
社会救助是民生保障的重要一环,关乎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戚墅堰街道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思路,通过“大数据+铁脚板”主动发现困难群众,2024年新增各类社会救助保障对象28人,实施临时救助24户34人,累计发放困难群众各类救助资金221.79万元,确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多元帮扶:社会救助显温度家住花溪社区的李女士去年夏天因夫妻双方均患重病,医疗支出较高,街道给予了一次临时救助。11月李女士丈夫重病离世,生活来源中断。得知情况后,街道和社区民政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前去探望,及时链接慈善爱心资源为李女士送去慰问金,鼓励她重拾生活信心。同时,工作人员还帮忙联系其关系僵化的女儿,劝说其配合街道做好李女士的经济状况核查,顺利为李女士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 急难救助:临时救助有速度小军(化名)家庭: 小军刚上二年级,年前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确诊为脑部恶性肿瘤,随即前往上海治疗。小军爸爸平时做点小生意,妈妈在家照顾家庭,小军的哥哥刚刚考上南京的大学。小军突然生病,高额的治疗费用让这个小家庭陷入困境,急需帮助。街道及社区工作人员核实情况后,及时启动了急难型临时救助程序,让陷入困境的小军一家重燃对生活的希望。 阵地前移:政策宣传入民心为加大社会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公信度,街道和社区民政工作人员进社区、赶大集,依托人员密集场所、“戚”彩四季集市等载体,将政策宣传阵地前移,设摊设点进行宣传。通过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发放救助政策宣传指南、面对面答疑解惑等形式,确保社会救助政策宣传的广泛性和深入性。 流程规范:精准服务更高效街道每月定期召开社会救助工作分析会,以社区遇到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对低保准入条件、家庭收入与财产认定等重点难点进行深度探讨和政策解读。系统梳理社会救助受理流程,既主动响应困难群众的诉求,确保“应救尽救”,积极入户调查,避免“漏救”或“错救”,同时救助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也更加规范,有章可循。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做到规范、严谨、有温度。 下一步,戚墅堰街道将继续深化“主动发现、精准服务”工作机制,在“大救助”格局下,形成“物质兜底、服务赋能、心灵治愈”的多元帮扶模式,让更多的困难群体走出风雨,向阳而生。 |
主办单位: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地址:常州市东方东路168号
电话:0519-8986300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