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戚墅堰街道:“融合法庭”助推“融合共治”,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发布日期:2025-07-03  来源:戚墅堰街道

71日,戚墅堰街道综治中心联合经开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在街道“融合法庭”成功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不仅化解了矛盾,更修复了当事人多年的友谊。这一案例生动展现了戚墅堰街道以“融合法庭”为纽带,融合政法资源、联动社区力量,推动“融合共治”在基层落地见效的实践成果。  

资源融合,凝聚解纷合力

王某与朱某的民间借贷纠纷在人民调解未果后,流转至法院立案庭。街道“融合法庭”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对接法院、社区调解员等资源,将司法服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承办法官考虑到王某年事已高,主动下沉至街道“融合法庭”开展调解,体现了“小法庭、大服务”的为民理念。  

情感融合,化解矛盾更解心结

调解过程中,法官助理与社区调解员协同发力,一方面引导双方理性表达诉求,另一方面以情感为纽带,劝说王某体谅朱某的实际困难,最终促成双方签订调解协议。这种“法理情”相融的方式,不仅解决了纠纷,更修复了社会关系,彰显了“融合共治”的人文温度。  

机制融合,赋能基层治理

此案是戚墅堰街道深入开展“三官一律”下基层、驻中心、解难题行动的典型实践。街道以“融合法庭”为载体,统筹法院、司法所、社区等多方力量,构建了“排查—调解—司法确认”全链条解纷机制,实现了矛盾化解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的转变。  

戚墅堰街道将持续深化“融合共治”模式,进一步整合政法资源,优化“融合法庭”功能,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实质化解,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更多法治动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融合法庭”到“融合共治”,戚墅堰街道正以法治为笔、以共治为墨,书写基层社会治理的崭新篇章。

 

主办单位: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地址:常州市东方东路168号

电话:0519-8986300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106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