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交出半年度精彩答卷 |
发布日期:2018-08-22 来源: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
今年以来,经开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市委“六大行动”和“发挥优势、补强短板、进一步放大区划调整效应”的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区委“五个三年行动计划突破年”工作部署,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充分调动各类发展要素,充分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全力实施加快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发展交出精彩答卷。 5项主要经济指标 增幅位列全市第一 上半年,经开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6亿元,可比价增长7.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6亿元,增幅47.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95亿元,增幅11.4%;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增幅1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5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列全市第一。 据统计,经开区成立3年来,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实现百亿级增长,分别增长了146亿元、137亿元、4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年翻一番,占市、区比重分别提升3.6和1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等7项指标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发展势头更加强劲、运行质态大幅提升。 优生态抓整治,发展面貌不断改善 认真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交办的165件信访件目前已完成整改103件。加快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完成企事业单位污水接管350家,推进老旧污水管网检修95公里。加快重点污染河道整治,完成黑臭河道整治13条、河道清淤疏浚30条,15个水质监测站投入使用,常态化科学调水活水机制逐步健全。推进“减煤减化”工作,累计关停化工、印染、电镀企业122家,煤炭消耗量削减13.8万吨。全力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行动,目前确定“散乱污”企业1301家,完成关停取缔、整治改造502家。推进六大类40项城乡绿化工程,实施收储地块、河道堆场等重点区域的留白增绿、见缝插绿和土地复绿,新增绿化面积2306亩。启动三山港生态廊道规划,中央花园廊道一期、宋剑湖湿地保护提升工程加快推进。 推项目抓改革,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签约产业项目18个,总投资达130亿元,其中超10亿美元1个,超30亿元1个,超3亿元7个。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总投资591亿元的123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7.8亿元,新建项目开工率达80%,17个省、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0.6亿元,投资完成率位居全市第二。制定出台《常州经开区深化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五大类23项改革任务,改革的“设计图”和“施工图”更加清晰。125个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事项承接到位,工业“45专窗”开通运行。积极推进综合执法领域横向扩容、执法力量向镇(街道)纵向延伸,基本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深化农村土地三项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成果进一步扩大;第一批农村土地精细化整治通过验收,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723亩,土地管理效率不断提升。轨道交通产业园一期、新材料产业园正式开园,4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竣工投运,绿色机电产业园、绿色家居产业园加快整合提升,产业承载能力进一步强化。 重统筹抓建设,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大明路、漕上路等18条道路持续推进,有轨电车示范线配套工程全面开工。赛马河、镇北河等河道实现水系连通,潞横河东枢纽、西平河枢纽等水利工程基本完工,防洪除涝能力进一步提高。完成征迁面积17.3万平方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20个。核心城区城市设计基本形成,城市形象识别系统正式启用。金贸大厦、白金汉爵大酒店顺利开业,红星爱琴海购物公园年底将开放。戚墅堰运河公园建成开园,具有民国风情的大运河文化风貌初步呈现。着力推进总投资16.6亿元的10个重点民生项目。“智慧经开·视频云”建成运行,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稳步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聚合力抓党建, 发展保障不断巩固 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召开“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座谈会,党政班子领导带头深入联系点进行调研指导,分批赴天津、浙江等先进地区对标找差14次,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系统梳理产业转型、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重点难点,排定53个重点调研选题方向,收集破解难题意见建议29条。“奋战200天 迎接3周年”主题活动成效显著,重大项目、重点园区开工开园,成果图片展、群众文艺汇演等活动成功举办。创新开展“今天我来讲”领导干部上讲台活动,选派22名干部赴上级条线、基层一线实践锻炼,进一步加强机关工作人员、社会化用工人员管理力度,建设发展的队伍支撑不断强化。
|
主办单位: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地址:常州市东方东路168号
电话:0519-89863000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