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社区: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大力推进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现将《横林镇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目标任务,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大力推进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行政村(社区)达标创建工作。
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人民政府
二○一四年七月十五日
横林镇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
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进一步提升我镇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便捷普惠的公共体育服务,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要求和省、市、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参与健身活动的权利,把实施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作为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组织网络建设,健身活动与服务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扩大有效供给,提升广大群众科学健身素养和参与热情,进一步提高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筑牢全民健身事业坚实基础。
二、建设原则
1.面向基层,服务居民。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的主体单位是各村(社区),服务对象是全体居民,目的是方便居民就近参加健身活动,享受均等的公共体育服务。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设施覆盖、建设项目、建设标准、进度安排等有所区别,有所侧重,村级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应抓住机遇提档升级,形成特色,村级经济薄弱村应确保完成任务。
3.着眼发展,完善功能。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是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重要内容、影响面广、内容丰富、系统性强,必须着眼长远发展,解决群众需求,建立完善功能框架,逐步丰富建设内涵,科学论证,纳入村(社区)中长期发展规划。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建成具有横林特色的设施便捷、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
100%行政村(社区)健身设施达到《江苏省群众体育工作评估标准》A类标准。
居民小区、较大自然村(指100住户以上)体育设施配置率达100%。
全镇每万人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5人以上。大学生村官100%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每个晨晚练健身点日常有3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负责指导。
每个村(社区)有一支以上健身团队。
四、重点工作
(一)完善城乡一体健身设施建设
1.公共体育设施全面提升工程。行政村(社区)以建有室内外健身设施为主,全面达标创特色。
2.小型体育设施覆盖延伸工程。居民小区、自然村居民有需求,场地有条件,管理有主体,应积极配建体育设施,实现小型体育设施最后一公里覆盖延伸。
3.完善公共体育设施长效管理机制。坚持公共体育设施“属地管理”原则,落实行政村(社区)管理主体责任。
(二)完善全民健身服务平台
建立“科学宣教、健身指导、信息服务、体育团队、健身活动、体质测试”六大健身服务平台框架,纳入村(社区)服务内容,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村(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
1.科学健身宣教平台。开辟行政村(社区)科学健身橱窗,行政村(社区)图书室配有科学健身书籍,科学健身讲座进社区,科学健身手册宣传资料能及时发放到居民手中。
2.健身指导服务平台。各村(社区)健身俱乐部,晨晚练健身点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示站点负责人、指导人员、健身项目等信息,村(社区)服务中心有健身咨询服务项目内容,有服务联系卡。
3.全民健身信息平台。村、社区全民健身信息及时更新向居民公开。
4.健身团队展示平台。行政村(社区)有小型健身团队,支持创建优秀晨晚练点,健身骨干纳入行政村(社区)健身组织。
5.
全民健身活动平台。行政村(社区)四季有健身活动,场地经费有保障,支持行政村(社区)健身团队外出学习、交流、联动。
6.国民体质测试平台。行政村(社区)积极配合镇文广体科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和指导活动。
五、实施步骤
1.2014年全面启动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行动,实现体育健身设施、组织、服务全覆盖。全镇90%以上行政村(社区)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达标村(社区)。
2.2015年全面完成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任务。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衡覆盖。全镇100%行政村(社区)建成“10分钟体育健身圈”达标村(社区),争创在省、市、区有典型示范意义的特色示范村(社区)。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在镇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下,由文广体科牵头,积极整合各方力量,做好调查摸底,方案细化,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主动发挥服务作用。各村(社区)将推进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摆上重要日程,明确目标任务,确保进度,狠抓落实。
2.规范建设标准。各村(社区)严格按照横林镇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标准(见附件),抓好辖区内行政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要结合各村(社区)建设规划,充分利用各种空间资源,合理配建形式多样的体育设施。要统筹考虑设施建成后的使用维护和管理问题,提高体育设施的使用效率。
3.加大资金投入。各村(社区)要积极推行社会投资,采用捐助、赞助、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积极参与共建和管理全民健身设施,资助全民健身活动。
4.强化督促考核。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列入各村(社区)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镇政府将对各村(社区)下达“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任务,并对推进情况进行阶段性专项督查,督查报告将向各村(社区)反馈。
附件:横林镇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标准
附件
横林镇城乡一体“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标准
序号
|
项 目
|
建 设 标 准
|
1
|
社区健身点
|
按照《江苏省群众体育工作评价标准》A类“两室一场一路径”标准:100平方米以上的乒乓球室、棋牌室、标准灯光篮球场或其他球场(门球场、网球场、小型足球场等)、一条10件以上的健身路径。鼓励有条件的行政村(社区)建设体育馆、体育公园或健身广场等特色健身设施,创省、市全民健身示范工程。
|
2
|
行政村健身点
|
3
|
居民小区、较大自然村健身设施
|
“一路径一广场”建设标准:有一条6件以上的健身路径,一片健身广场或一个晨晚练健身点等场地。
|
4
|
全民健身示范工程
|
室外有两片灯光篮球场地,两条10件以上的健身路径,一片综合活动场地;室内有乒乓球室、台球室,也可根据当地全民健身活动特点适当增加活动场地设施。
|
5
|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
|
至少拥有一个3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性室内体育健身房;一块500平方米以上的室外小型体育活动场。社区内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开放率达100%以上。俱乐部拥有一条10件以上的健身路径,一套5件以上的室内健身器材。
|
6
|
优秀晨晚练点
|
有不少于200平方米固定的体育锻炼场地;参加体育锻炼的固定人数20人以上,至少有两支全民健身特色团队;有3名以上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免费开展指导活动;开展一项以上体育健身项目;有相对固定的活动时间;有一套管理制度。
|
7
|
健身团队建设
|
每个村(社区)有一支以上健身团队,大学生村官100%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