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林镇经管站工作情况
2007年我镇经营管理站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全镇改革和发展的中心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团结协作,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大力提升农村经营管理水平,为农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全面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自去年召开全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会议后,对全镇各村组的用地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目前我镇已为9个村的56组办理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保障人数已达13615人,其中第一年龄段2044人,第二年龄段6489人,第三年龄段2247人,第四年龄段2835人。养老保险及生活补助金总经费已达2.49亿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镇成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村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镇经管站会同财政所、土管所、劳动所等人员协助各单位进行工作。并明确工作期内的工作步骤和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
二是全面调查摸底。根据对试点单位的土地征用费情况和保障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掌握翔实了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农业在册人员挨家逐户核实人口数量、人员性别、出生年月、户口性质等具体情况核实及界定。严格按照武发【2006】37号“关于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对保障对象认真审核,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三是要搞好宣传发动。保障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后,我们在保障村组召开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动员会、村组干部会议和村民骨干会议,宣传这次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有关政策,特别是对这次保障的范围、保障对象、保障办法、资金的筹集等都要宣传到位,积极营造氛围,以提高村组干部和村民对办理保障工作的认识。
四是严格执行政策,规范操作程序
办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过程中,严格执行武进区2006年37号文件精神,把好保障方案和保障对象关,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坚决予以制止。同时规范操作程序办理好有关审批手续。
二、积极推进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
一是积极根据农工办的要求积极开展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合格镇、村”创建活动,以创建活动为契机,规范农村财务管理。通过届中审计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上做文章,对村组财务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并下发了“村组财务管理制度的意见”重点把好财务开支关,镇会计服务站对手续不齐,不符合规定的开支坚决拒绝入账。从三年的届中审计的情况看,2006年基本杜绝了不合规凭证入账的现象。进一步完善了农村财务“双代理”制度,提升了农村电算化水平,在规范会计核算等方面下了功夫,力争100%达到“合格镇、村“的标准。
二是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重点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的账务管理情况和镇级集体资金的收缴、管理情况、使用情况进行了清查。对应收未收、应交未交的进行催交。并且对所有资产进行了核实,建立翔实的明细台账,对账物不符的资产经镇党委政府同意后进行了调整。规范和促进了资产管理工作。
三是开展了业务培训。全镇村会计和经管站人员都参加了区农工办和镇组织举办的各种业务培训班,包括会计制度培训、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业务培训、农村政策法规培训等,使全镇农经财会人员得到了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农村财务管理的业务能力和操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两村”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认真做好现代化示范村工作。积极引导示范村推进试点示范工作。我镇卫星村和狄坂村 的新农村示范工作 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二是根据农工办和财政局制订的《武进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做好建设项目的实施工作和项目资金的申报、管理工作。做好牵头和协调工作,使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的补贴政策真正落实到实处。三是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路子。我们将在红联村建立股份合作社和建立农业生态园区,着力打造生态品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做好清产核资,进行资产界定工作。明年将按照发展农业产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原则,通过整合、改造老基地,着手在红联村建设一个农业园区,集中资金、项目、人才优势,打造农业亮点工程。
2007年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暂时无资金的村组还需进一步探索办理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新路子。村组财务依然存在不规范的地方,今后还需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镇会计服务站要严格把关,杜绝不合规凭证入账。2006年农经工作将面临许多新课题,面对新的挑战,我们要继续努力工作,使农经工作再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