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镇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全省、市法制宣传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全区政法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全镇重点中心工作,以法制宣传教育全覆盖为主线,以培育法治精神为核心,以创新工作机制为动力,以繁荣法治文化为着力点,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增强法制宣传的实效性和引导力,为建成“精致宜居、景美宜游”的常州东部后花园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以服务大局为中心,推进法治宣传内容全覆盖
1.大力抓好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法制学校、法制讲坛、道德讲堂等普法阵地,广泛宣讲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关于法治中国战略部署,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系列重要论述的精髓以及对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做出的重要指示,围绕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放在首位,重点宣传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法规。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学法、用法、守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2、开展“法润横山”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与武进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紧扣我镇“产业转型升级、城乡一体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民生幸福和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等“五大工程”,重点宣传好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进步、自主创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资源节约和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社会组织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重视维稳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加大对《刑法》、《刑诉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宣传力度,推动全社会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3、大力宣传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密切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利用“送法下乡”、“6.26”国际禁毒日、“12.2”交通安全宣传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重要节日,重点学习宣传劳动保障、收入分配、医疗卫生、征地拆迁、公共安全、应急处置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与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利益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二、以集聚合力为途径,推进重点对象学法全覆盖
1、法律进机关,着力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将学法要求纳入领导干部学习计划,镇党委中心组集体学法不少于2次,切实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考评,干部任前法律资格考试、公务员任职法律培训与学法考试等制度。积极开展征文、演讲、学法用法讨论等法治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2、法律进学校,着力打牢青少年法律基础。继续推广家校企互动式学法模式,发挥青少年法制宣讲团、法制副校长等队伍作用,开展课内外集中学法,在校生德育课程中法制教育内容不少于20%。尝试通过青少年学生成人宣誓仪式增强法治观念。与重点青少年群体“成长护航”工程相结合,主抓留守儿童、闲散青少年、不良行为青少年、服刑在矫人员子女等类型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3、法律进企业,着力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意识。发挥“六五”普法讲师团资源优势,通过法制讲座、理论考试、知识竞赛、理论研讨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依法经营维权、劳资关系和谐、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法规,确保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考试不少于1次,企管人员学法教育不少于36课时,职工不少于6课时。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建立农民工法制学校,完善职工法制图书角、企业法制宣传栏等普法设施,创建“诚信守法企业”,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能力。
4、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有创建工作台账,落实创建活动有关法治文化阵地、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的新要求。通过争创民主法治示范村(居),提升各村(社区)民主法治建设水平,实现全镇总体创建率98%以上,省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率达30%以上。依托大学生村官法治联络员队伍,开展农村普法公益活动,积极提升村(居)民法律素质。
5、法律进单位,大力抓好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教育。继续依托“农民工学法活动周”,做好对新社会组织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认真组织对社会闲散、流动人口及服刑在教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普法教育。充分利用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工普法学校等平台,增强进城务工人员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培育他们自觉守法的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能力。
三、以法治文化为引领,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
1、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全镇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加大政府、学校、企业、农村、社区等单位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及示范点创建力度,完善城乡公共活动场所法治文化设施,发挥公共文化场所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资源优势,逐步实现镇街有中心、村居有站点,法治文化阵地“覆盖城乡、便捷民众、设置合理、功能多样”的格局。2014年,建成品牌化镇法治文化阵地1个,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1-2个。
2、有机融入法治内涵,探索建立多层次的法治文化作品创作专家人才库,积极组织书画、摄影、漫画、工艺品、文学创作、戏曲等充分体现我镇特色、创意独特、形式新颖、地方风格鲜明的各类法治文化作品的创作,多出精品,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扩大影响力和受众面。
3、全面开展“法治大讲堂”活动。结合道德讲堂、群众路线教育等活动,依托普法讲师团、青少年法制宣讲团等队伍,走进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主题化、系列化的法治讲座,建立不同类型法治大讲堂典型。邀请专家、学者开展面向全社会的公益性法治讲座,积极宣传并营造横山桥“法治大讲堂”品牌。
4、积极开展各类法治专项活动。继续深化开展“法制歌曲唱响校园”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大走访、大送法”法治惠农行动;组织开展“法治文艺送乡村”活动,不断提升法制宣传教育的渗透力和感染力;配合开展“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走向基层,走进群众”主题活动;积极参与第十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申报工作。
四、以传递“正能量”为宗旨,推进普法队伍全覆盖
1、调整“六五”普法联络员队伍。为充分发挥法制宣传联络员在“六五”普法工作中的参谋、助手和纽带作用,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大普法良好格局,在全镇范围内调整充实“六五”普法联络员队伍,新增大学生村官法治联络员。该队伍成立后根据“六五”普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承担起组织实施本单位、本部门“六五”普法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法制宣传教育网络,形成横向联动、互相呼应,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配强“六五”普法讲师团队伍。充分发挥普法讲师团的作用,挑选政治素质好、专业水平高、热爱法制宣传工作,从事法律教学和法治实践的专家学者、政法系统和重点执法单位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执法人员、知名律师及热心普法工作的法律工作者定期以专题讲课的方式,对全镇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及外来务工人员等普法重点对象进行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每位讲师团成员每年授课不少于1次。
3、抓好城乡“法律顾问团”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城乡社区法律顾问专业优势,协助司法所开展工作,为城乡社区民主法治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论证、法律讲座、审核涉法文书文件、帮助困难群众获得法律援助、参与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等各类法律服务,进一步拓展公益性法律服务的覆盖面,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出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横山桥镇人民政府
2014年4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