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信息名称:戚街道2014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工作要点
索 引 号:01412424X/2014-00005
主题分类:公安 体裁分类:其他 组配分类:政府文件 戚墅堰街道:其他应该主动公开的重要信息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戚街综委〔2014〕2号 发布机构:戚墅堰街道
产生日期:2015-02-10 发布日期:2015-02-25
内容概述:2014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工作要点
戚街道2014年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工作要点
常戚街综委〔2014〕2号
 

 

 

2014年街道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区政法工作会议以及区委九届五次会议的部署要求,坚守一条底线 提升两项指标 坚持三个导向总目标,加强打击犯罪、治安防范、重点防范、矛盾化解、公共安全监管、基层基础等重点工作,戚街道各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创造更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主要工作如下:

一、切实强化组织领导,提升综合保障能力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以社会管理创新引领平安建设,不断协调推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落实综治责任制,把深化平安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要不断强化领导,研究部署,着力解决社会管理创新发展中遇到的矛盾问题,加大保障力度,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责任制落实和考核。坚持以属地管理为原则,层层落实目标工作管理。加强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限期整改。对因工作不力或渎职失职引发影响稳定较大问题的,实行责任查究和一票否决。

(三)加强综治组织建设。面对形势发展,基层要进一步充实和健全综治力量,完善机构、强化保障。要不断提升街道、社区等基层综治办规范化建设水平,确保履行深化平安建设重任。通过培训,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队伍综合能力。

(四)加强综治和平安创建宣传。围绕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广泛开展系列平安创建宣传月宣传日六五普法宣教活动。极开展百、千、万平安进社区宣传活动,为不断深化平安街道创建,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二、深化基层基础工作,不断筑牢平安根基

(一)提升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按照一个门进来、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的工作模式,服务好百姓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对照标准不断提升两办一中心规范化建设水平;全面加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体制。提升综治办、警务室、调解室、服务中心管理平台;按照标准配强配齐社区综治队伍;按照扁平化、网格化、信息化、现代化要求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二级社会管理服务平台100%达标;和谐社区创建达标率分别达到85%以上。

(二)全面提升网格化和信息化建设水平。牢固树立在管理中延伸服务,在服务中强化管理理念,提升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通过分类管理,联合优势群体,帮助弱势群体,服务中间群体,有效实现服务从抓一头抓两头、带中间转变,提升社区服务的质量。发挥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功能,加大应用力度,在更深更广层面发挥实战效能。进一步深化社会管理创新先锋行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中争当先锋模范,开创街道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新局面。

(三)进一步促进排查研判常态化。健全三项排查工作机制,定期进行社会治安与社会稳定形势分析研判,实现对各类不稳定、不安全因素的滚动排查、动态掌握和措施跟进。

(四)继续深化系列平安创建工程。街道、社区及各成员单位全面深化平安街道(社区)、平安企业、平安市场(店铺)、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平安家庭、平安金融、平安电力、平安宗教活动场所、平安铁路区段、社区戒毒(康复)、无传销街道等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的平安创建工程。年内无邪教示范社区达标率100%,各类单位平安创建达标率为85%以上。

三、提升创新管理理念,解决不和谐因素

(一)健全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机制。按照 集约化、网格化、信息化的模式完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体系,实施矫正帮教提升工程,实现与上级平台、各类基地、中心、网格的一体化运作。对有重点行为问题青少年,建立跟踪教育管理机制,开展生活救助和心理干预。实施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促进流动儿童全面享受公共服务;对有危害社会倾向和行为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吸毒人员等高危人群,做好衔接,加强治疗、教育等监管工作,开展社区戒毒、康复等工作,防止重新犯罪。严格落实法轮功等邪教人员的帮教、转化、管控责任以及涉及参加非法组织人员的帮教开导工作,确保不发生失控漏管。加强辖区外国籍人员、场所、交往人员的监控,捕捉信息动态,防范各种影响社会稳定和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推进街道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不断提升外来人口服务力度,进一步完善出租房屋星级管理模式,要强化对旅馆、网吧、出租房屋、娱乐场所等特种行业流动人口的管理,了解和掌握活动动态;全面落实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各单位和经营主要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要求,及时向公安机关提供流动就业人员的情况,协助做好流动人员的证件发放、信息采集和教育培训等日常服务和管理工作。

(三)创新两新组织服务管理机制。深入实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计划,全面提升党组织对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覆盖面。组织发动非公企业参与企业和谐文化建设行动,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加强劳动关系监察和劳资纠纷调处。

四、构建立体防控体系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一)严打违法犯罪严厉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涉枪涉爆等严重暴力犯罪,深化专项斗争,组织扫黄打非、禁娼、禁赌、禁毒等工作,加大对盗窃、诈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和非法集资、传销、高利放贷等涉众涉稳型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维护国家安全、政治稳定。要精确打击、有效防控法轮功、全能神等邪教组织、非法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回归社会工程,创建无邪教示范街道。加强隐蔽战线斗争和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深入开展涉疆(壮)人员专项排查工作,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对宗教活动加强管理,坚决取缔境外宗教组织非法传教,妥善处理涉及少数民族的矛盾纠纷。

(三)健全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继续实施和谐安民工程,开展新增技防入户实施单位安防达标工程,确保工程顺利实施,保证设施正常运作。实施校园安全保障工程,完善辖区中小学和幼儿园 一室(警务室)一岗(护学岗)。健全卡口堵控、技防监控、专业巡防、义务红袖标集约联动的防控机制,着力提升全社会治安防范水平。全力协助及做好护路护线联合防护工作,确保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

(四)开展常态化重点整治。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通过排查确定街道范围内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联合综合整治,确保责任落实、长效措施到位、面貌彻底改观。

五、不断健全工作机制,防范化解社会矛盾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道德讲堂活动,提高公民道德素养,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促进公民道德素质全面提高。

(二)坚持以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平安和谐。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源头工程,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展开工作;着力做好保障困难群众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等基本权益工作。

(三)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凡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预防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发生,重点确保今年五益临时过度性市场、五益综合市场改造整治顺利实施,确保各项责任落实、建设改造到位、面貌彻底改观。

(四)完善调处组织网络。健全完善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推进街道调处中心和社区调处服务站规范化建设,软硬件设施落实到位。中心实体化运作正常。积极推进无讼社区、企业、机关创建活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做好调处工作信息化管理,提高各级调处组织运行效率。加强专职调解员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调处能力。

(五)健全多元矛盾纠纷联动机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深化街道多元化矛盾协调中心建设,完善调解联动工作机制;健全和坚持矛盾排查化解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网格化排查模式,实行矛盾纠纷排查零报告和直报制度。今年街道重点涉及戚大桥西匝道配套道路工程、戚大桥南侧地块综合整治,常州东段运河四改三工程,三区泵站建设工程,改造提升老小区相关地块地下管网组织拆迁工程,推动河苑、工房九区、十四区低洼地治理工程;突出围绕调处化解东沿河事件、汇龙湾住户安置、南秧街(戚电工程扩建)事件以及处置税务大楼、金贸大厦遗漏问题,实施7+7餐饮连锁等企业入驻,推进工房区改造和五益综合市场改造提升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矛盾,扎实稳控重点信访人员、涉军群体等人群,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目标;扎实开展信访服务工作,推进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延伸;加强人民来访接待工作,做好街道领导接待日工作。运用多种手段化解信访积案,集中精力化解上级交办的矛盾事项,实现涉法涉诉信访率、越级上访率、信访案件重访率明显下降。

六、落实监管措施,确保公共安全

(一)落实安全生产监管措施。认真落实各单位安全主体责任,推动安全生产制度体系、一岗双责体系、标准化创建工作,提升事故预防水平。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拉网式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确保辖区安全生产持续稳定的态势。

(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完善街道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增强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合力。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团体、企业、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及公民在突发事件预防、应对和处置等方面的作用。

(三)加强道路交通、公共消防和危险物品安全监管。全力协助平安和谐创建工程,努力创造平安和谐的交通环境。推行消防安全社区网格化管理,推动消防进社区工作。加大火灾隐患整治力度,组织居民收看电视频道播放家庭防火、逃生自救、火灾预警等栏目,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确保不发生火灾事故。严格危险物品监管,深化缉枪治爆行动,严防造成社会危害。

(四)着力打造食品药品安全街道。积极协助职能部门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工作,深化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工作,联合查处、打击食品药品企业违法行为,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详细地址:常州市东方东路168号    邮政编码:213025    站点地图
联系电话:0519-89863000   行政审批服务热线:0519-68762100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106  苏ICP备05003616号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微博 微信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106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