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信息名称:戚墅堰街道2016年工作总结2017年工作计划
索 引 号:01412424X/2017-00019
主题分类:政务工作 体裁分类:其他 组配分类:其他 戚墅堰街道:业务工作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戚墅堰街道
产生日期:2016-10-26 发布日期:2016-11-01
内容概述:2016年工作总结2017年工作计划
戚墅堰街道2016年工作总结2017年工作计划
 

突出重点谋发展  砥砺奋进求跨越

戚墅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

2016年10月

 

今年以来,戚墅堰街道在区委、区政府和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用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项目为抓手,以管理为依托,以服务为核心,以党建为助力,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推进。

 

2016年工作回顾

 

一、平稳发展,经济指标合理运行

截止到9月份,服务业列统企业营业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12%;限额以上批零销售额1.86亿元,同比增长1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426万元,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3953万元,同比增长16%。

预计到12月份,可完成服务业列统企业营业收入4.3亿元,限额以上批零销售额3.71亿元,同比增长1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150万元,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5922万元。

二、多措并举,城市管理精细长效

一是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做好运河“四改三”征收项目后续工作,完成了民房拆除和4个企业41458.89㎡的签约、搬迁工作,按时交付净地,确保重点项目按时进场。做好漕上路征收项目工作,完成了庆丰知青点70户3944㎡的征收工作。启动金贸大厦改造项目,改造方案进行了五轮讨论修改,力争年内完成招商方案、交通组织评估。以建筑、景观、交通和市政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工房区4号、6号地块环境提升工程,预计11月底全面竣工。花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已完成前期拆除和管网铺设,土建工程正在进行。二是防汛能力大幅提升。积极配合做好运河“四改三”工程,改造提升了工房区大、小立交泵站,实施了河苑路洼地改造工程,增强了区域防汛排涝能力。防汛期间投入了约500人次、150万元、防汛设备70多台次,成功处置了梅港河、干警宿舍、万安桥、牛奶场等12处险情,确保了区域防汛安全。三是环境改善成效明显。投入400万元基本完成五益综合市场周边环境整治工程,调整细化综合市场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经营秩序,改善了消费环境。对城际北广场进行集中整治,划定功能区域,有序疏导流动摊贩109个。探索对30个无物管小区1400多个楼道的专项整治,长效管理达到预期效果。东方社区获得“江苏省城市长效管理示范社区”称号。

  • 以人为本,民生事业蓬勃发展

一是民生服务持续强化。坚持践行“暖心为民、贴心惠民”的服务理念,对低保户、残疾人员等困难家庭进行兜底救助。居家养老服务实体化运作,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助餐、康复、娱乐、日间照料等服务,获得社会一致认可。与七院联合开展“彩虹桥”特殊家庭康健关爱行动,为失独家庭提供帮扶和关怀。社区建设与管理日益完善,积极提升“一居一品”服务品牌建设。今年公开招录13名专职社工,配优配强社区力量。同时加大培训力度,开展了新闻摄影、公文写作、群众调解等专题培训。保质保量完成了13名征兵任务。二是和谐基础不断夯实。积极做好重点时间节点的维稳工作,妥善稳控、处置矛盾纠纷,成功化解了2起信访积案。一个重点群体和一个重点人员有效稳控。街道荣获2015年全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示范点称号。戚大街创建成为“常州市放心消费示范一条街”。三是区域文化繁荣发展。成功举办了2016圩墩文化节暨桃花会和金秋游园会暨向日葵花展,举办文明社区天天乐活动140余场,组织了20多个节目参加了纪念经开区成立一周年系列活动、武进水上舞台经开区专场、武进区市民艺术节等演出,受到广泛好评。1—10月在各级媒体共发表80余篇新闻报道。

  • 从严从实,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一是“两学一做”扎实开展。按照从严从实要求,精心谋划组织,坚持学做结合,知行合一,开展了“走东部,看发展,聚力量”、“重走一大路 永远跟党走”、“身边的旗帜”等特色主题活动。集体绘制“两学一做”文化墙,征集优秀家规家训72条,主题书画作品60幅,命名授牌“党员示范户”41户,评选身边先进党员典型10名,依托“我家戚墅堰”微信公众号宣传先进事迹特色做法,扩大影响力。二是换届选举抓实抓细。今年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人大换届交错重叠,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经过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已全面完成,社区换届和人大代表选举工作正在依法依规有序开展。三是强化监督正风肃纪。落实了《机关文化、廉政文化、家德文化“三位一体”建设》主体责任项目目标,完成了《规范中层干部履职行为,强化责任追究》监督责任项目,制订完善了《戚墅堰街道公务接待管理办法》、《戚墅堰街道政府投资项目廉政建设管理办法》等规范性制度。加强机关效能督查,对重点项目、民生实事、工作效能开展不定期督查,巩固和扩大了效能建设成果。

 

困难与不足

 

经开区成立以来,通过不断努力,区域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受历史原因与政策环境的影响,我们深深感受到制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区域人口结构失衡。区域内人口密集,但老年人多、特殊人群多,给社会管理带来一定难度。二是城市功能弱化。基础设施陈旧,配套缺失,老城改造压力大,区域承载能力不足。三是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城市功能弱化、消费需求不旺等因素,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年街道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按照区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创建国家级经开区的目标和要求,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在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服务业、强化公共服务、加强自身建设四个方面力求提升,努力建设一个生态宜居、经济繁荣、群众幸福、社会稳定的和谐街道。

围绕上述工作思路和目标,重点将实施四大工程

一、旧城改造、基础提升工程

1. 提升基础设施。积极探索一地一策,加大工房区改造力度,力争2017年启动工房区2号、3号地块改造。对劳动东路东段、延陵东路辖区段、圩墩路路面进行黑色化改造,更新道路周边建筑立面。对重点地块实施雨污分流,完善河苑、机厂街等区域的地下管网。提升老旧泵站,对潢河等6个泵站进行改造提升。

    2.优化区域路网。按照经开区发展战略规划,加快常青路南端建设。抓住沿江城际铁路实施的契机,实现泡桐路和戚月线的互通互联。推动劳动东路与戚大桥东匝道(梅港东路)的贯通,进一步完善辖区的交通布局。同时进一步优化工房北区、七院、戚大桥周边交通组织,打通区域交通“微循环”,从根本上解决拥堵和停车难问题。

3. 完善公共配套。立足群众需求,大力推进“六中心”建设,即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培育中心、文化产业创意中心以及特殊人群服务中心,努力建成要素集聚、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的宜居区域。

二、特色打造、业态提档工程

1. 谋划综合交通枢纽片区建设。充分研究产业优势,挖掘空间资源,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园区建设。抓住沿江城际高铁常州东站建设的契机,辐射带动周边地块的开发与利用,逐步打造以商务办公、商贸物流、休闲娱乐为主体功能的站前商圈。加快推进金贸大厦项目建设,力争年内投入使用。积极对接,吸引总部经济、商务服务等资源集聚,使之成为楼宇经济的重要载体。同时,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将分散、零星的商业个体整合共享,促进水星家纺常州总代理、新时代超市等本土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2. 全力打造特色街区。按照老小区改造(提升)方案,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尊重历史、注重现状、贯通长远, 围绕“街、站、河、区”做文章,打造四大特色区域。即以工业遗存、历史建筑和老街文化为元素的民国历史风情街区;以沿江、城际铁路为节点的综合交通枢纽片区;以运河文化和滨水生态相融的运河景观廊道片区;以海派文化与人文情怀辉映的核心居住片区。四个区域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宜居宜业。

    3. 重点打造运河廊道。立足常州市历史名城体系与运河文化走廊建设规划,综合考量文物古迹布局、风貌遗存现状、水系结构现状和空间发展需要等多种因素,着力营造“滨水空间”。以运河为轴,对南北两岸进行整体景观设计,逐步形成适合骑行、散步、观光的生态景观廊道。

三、民生和谐、幸福提质工程

1. 公共服务创新创优。按照精细管理、精准服务的要求提高服务效能、提升群众满意度。抓队伍。社区书记是管理的带头人,社工是服务群众的关键人,始终把进得了门、说得上话、办得了事作为社区服务的基本准则。街道将通过专题培训、技能竞赛、研讨交流等活动,着力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优服务。围绕服务抓特色,拓宽一居一品服务内涵。打造“走出家门到中心,走进家门送服务” 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以残疾人日间照料为特色,提升庇护中心专业服务水平。求实效。社区是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的关键,是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依靠。社区活动设施全天候免费开放,居民充分自主管理。

    2. 城市管理抓严抓常。明年是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总评年,我们将认真落实文明创建和长效管理的工作要求,不畏难、不推诿、不懈怠,力求各项检查得高分、少失分。一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对背街小巷、老小区等基础设施的再改造和再提升。同时,针对住宅小区、菜市场等重点、难点问题,找准根源和切入点,加强日常巡查和常态化管理,攻坚克难,突破瓶颈,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3. 安全稳定做实做细。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切实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关注与引导,进一步完善舆情研判、引导、应对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苗头性问题,做到提前介入,动态跟踪,稳妥处置。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队伍建强、效能提标工程

1.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引导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升履职能力。着力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和街道中层队伍建设,推进后备干部人才培育工程。通过专题培训、轮岗锻炼、定向培养等多种途径,完善干部队伍梯队建设,让他们到重点项目、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一线锻炼,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2.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从严治党新要求,深入开展驻点巡察,中层干部廉政风险防控,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践行“四种形态”,明责有方向、尽责有重点、督责有抓手、问责有依据,真正做到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纪律挺在前面、把任务落在实处。

    3. 强化队伍效能建设。发扬“事事争当第一流,耻为天下第二手”的阳湖精神,引导街道上下对标看齐、主动担当、争先创优。无论是推进项目,化解矛盾,还是服务群众,做到想在前、干在前,不回避、敢担当,确保工作有突破、矛盾不上交。进一步强化绩效考核机制,完善督查问责制度,树立雷厉风行,定则必做、做则必成的工作作风,全力打造一支拉得出、打得响、过得硬的干部队伍。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详细地址:常州市东方东路168号    邮政编码:213025    站点地图
联系电话:0519-89863000   行政审批服务热线:0519-68762100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106  苏ICP备05003616号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微博 微信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106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