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 > 走进经开区 > 投资经开区 > 招商引资 > 内容
 
横林镇上的余巷老街,抬腿就能撞到历史,满地都是故事------常州城东第一巷
发布日期:2016-12-25    来源:经开区  浏览次数:  字号:〖
 

深深浅浅错落排列石板路和老宅院,是余巷老街的脉络,斑驳的黑色土漆、雕花的木门窗和院坝。老巷子沉淀了一个城市的灵魂和性格,余巷也不例外,在错落古老的深巷中,我们可以窥见的是——独属于横林的影像。

横林实验小学的陈淑娟,通过情真意切的文字,把她生活着的余巷描绘的富有烟火气和人情味,道出了我们共同的记忆。“前不着横林,后不着洛社”,流传在武进乡间的这句俚语指的就是横林余巷。余巷的老街,如同从天堂坠落在人间的一颗明珠。镶嵌在广袤的江南平原之上。这里,承载了我全部的童年记忆。

余巷素有“常州城东第一巷”,历史上的余巷镇曾驻在这里。听老人们说,它的商品经济在清初就已发达。老街主要分东街和西街,东西长不过二三百米,宽仅三米有余,说它“扁担街”再形象不过了。街道的路面是用青砖和石板铺就的,表面被人们的鞋底磨得能照出人影。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当年著名的余巷八景(陶婆秀竹、牧塘帆影、碧云钟声、菱塘晚唱、石牌紫藤、小桥流水、华表珠藤、河漕纳凉)。已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唯独余巷老街,至今还保留了清末和民国时的布局。街道两边分布着各种各样的店铺,裁缝铺、竹器店、杂货铺、理发店…… 一应俱全。木排门,青砖地,砖雕门楼,与古树、小桥、石牌,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宛若一座典型的江南民居博物馆。

儿时的记忆便是从老街的晨市开始的!很多年来,老街的人们总是习惯,在晨市的吆喝声中开启一天的生活,习惯在老街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找寻着一份属于自己的生活。你要是在中午或是傍晚的时候来,那完全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你甚至会觉得冷落萧条得跟一个村庄完全没什么两样。

孩子在街上唱着儿歌跳皮筋……男孩儿打弹珠、滚铁环、骑竹马……老人们围坐在家前屋后拉拉家常……总能找出点事来做。时常有挑着担儿卖“敲敲糖”的小贩穿梭在街头巷尾,当孩子们听到“叮叮当当”的清脆敲击声时,都会一蜂窝地围上来,美美地嚼上小半天。


“啪啪啪,卖棒冰”……推着自行车的小贩一声紧接一声的吆喝着,那声音在空气中四处扩散,直捣你的耳膜,嘴巴里的馋虫一下子被直直地勾了出来。5分钱买一根赤豆冰棍;奢侈的话,多花2分钱可买一根奶油冰棍。拿到冰棍后的孩童立马乖乖地坐靠在竹椅上慢慢地舔吮起来,尽情地享受着夏日里那独有的一丝丝清凉。

做饭时,家里没了姜就到对门人家要上一块,缺了盐会跑去邻家舀上几勺。吃饭时,哪家包了馄饨或者烧了什么时兴的小菜,总会端一些给街坊邻居尝尝,调皮的孩子们则端着饭碗满街乱窜;男人们喝酒时,会扯着嗓子叫上别家男人一起尽兴;谁家孩子顽皮被父母打哭了,左邻右舍的叔叔阿姨会跑来相劝。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余巷老街人才辈出!老街的静气孕育出了厚重的文化底蕴,远非其他老街可比拟的。仅宋元明清四代,从老街先后走出十九位进士,在朝中当宰相等大官的也有二十多位。据考证,一度五品以上官员就有十二位相聚于这条老街,这在江南乡村乃至全国都是遥遥领先的。到了近代,号称“一门两部长”:

冯仲云(原水电部副部长)


冯铉(中联部部长)



革命烈士冯云章

等都诞生在这里。



老街,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驿站;老街,是流经我心宇的一条潺潺小溪。它是我的情,它是我的爱……随着时代的变迁,老街在转变,不变的是其特有的古朴气息。但我始终坚信,历久弥新的老街文化,必将被这里的人们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承载起新一代人的记忆。



 
 
主办单位:常州经开区管委会
详细地址:常州市东方东路168号    邮政编码:213025    站点地图
联系电话:0519-89863000   行政审批服务热线:0519-68762100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106  苏ICP备05003616号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微博 微信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106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