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大力弘扬扶贫济困、友爱互助的优良传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丰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三大一实干”大走访活动内涵,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的意见》和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开展扶贫开发结对帮扶的意见》(武办发[2017]4号)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就开展(2017—2019)扶贫开发结对帮扶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按照武进区“创新强区、实干富民”总要求,围绕“减少相对贫困,促进共同富裕”主题,坚持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精准管理,加强政策引领,继续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全面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切实提高脱贫准确度和实效性,确保“一个不少、一户不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到2019年,全镇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年收入都达到1万元,力争经济一般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二、帮扶方式
1.党员、干部结对。采取“多对一”的帮扶方式,机关党员、干部组成结对帮扶小组,重点与有劳动能力、创业意愿、子女上学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开展结对帮扶。要深入了解低收入农户家庭生产生活,认真梳理分析困难原因,共同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寻找脱贫致富途径。
2.共同参与。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采取村企共建方式,通过合作开发、建设基地等途径帮助经济一般村发展,带动低收入农户致富脱贫。积极引导爱心人士开展扶贫济困,传递社会正能量。实施志愿者行动计划、春蕾计划等,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众组织在扶贫开发中的积极作用。
3.村村联合。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抢抓发展机遇,鼓励以强带弱、村村联合、镇村共建,采取农村“三资”参股经营的形式,共同发展城镇物业项目,实现抱团联动发展。
三、帮扶重点
扶持经济一般村发展,重点要通过治软、治弱建强村级组织,强化党组织核心引领功能,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有效拓展村级增收途径,结对帮扶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脱贫转化,着力通过自主就业、发展产业、主动创业实现增收致富目标。
(一)扶持经济一般村发展壮大
1.建强村级组织。全面提升农村带头人的发展意识和发展能力,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的参与和指导作用,实施精准扶贫,对软弱后进村、经济一般村加大组织整顿和项目扶持力度。强化党员干部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努力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农村固本强基、引领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2.壮大村级经济。依据村域区位、现状资源禀赋等条件,集思广益编制三年村级财力建设实施方案。探索发展村级主导经营的专业合作联社和家庭农场联盟等合作经营主体,构建要素流动、农民互动、集体带动的富民强村合作机制。积极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充分发挥“一村一品”、规模农业对村级增收的项目支撑作用。统一组织搭建镇级扶贫开发运作平台,引导经济一般村采取共建、联建、参股等经营模式,参与标准厂房、仓储、商铺等项目开发建设,三年内,发展1-2个有10万元以上年稳定收益的村级增收项目,努力增强村级发展活力。
3.强化“三资”管理。通过完善村集体“三资”管理体系,规范资金管理,健全资产出租、交易和资源发包机制,实现增收节支,确保集体“三资”保值增值。
(二)扶持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
1.开展就业服务。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参与等形式,免费为具备就业条件的农村低收入劳动力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支持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拓展贫困劳动力就业空间,促进农民稳定就业,提高农民自主脱贫能力。
2.促进创业增收。充分利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帮助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的低收入农户调整传统种养殖结构,通过发展高效农业、创意农业,增强产业发展增收动力。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设网店、微店等,拓展农产品网上营销市场。积极培育电商、微商等创客主体,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通过“巾帼创业创意创新”致富带头人引领作用,有效带动农村妇女就业创业;通过对具备就业技能和创业意愿的低收入农户子女,提供创业补贴、小额信贷贴息贷款等扶贫政策,帮助提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四、帮扶措施
1.实行政策优惠。利用土地有偿使用政策,积极引导经济一般村开展土地复耕利用、低产用地整理盘活、宅基地有偿退出。一律免收村级物业项目建设区级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性收费项目按成本价收取,中介服务费按最低收费标准收取。对带动或吸引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创业成效明显的合作联社、家庭农场联盟等经营主体,列入示范培育名录,优先安排项目资金。
2.加大财政扶持。有效整合相关涉农资金,重点扶持经济一般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增收项目以及补贴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等,不断增强村级发展造血功能。
3.凝聚保障合力。民政部门统筹落实相关保障政策和资金,优先聚力保障因病、因残、因学致贫等扶贫对象,真正实现特殊困难群体保障体系全覆盖,完善保障标准增长机制;人社部门落实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和资金,通过提供或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优先扶持农村低收入群体再就业;残联部门加大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力度,开展残疾人生产劳动、技能培训、产品销售等安置帮扶;积极做好慈善基金募集工作,加大对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家庭大病救助、教育救助和防灾避险等慈善救助力度,全面构建特殊困难群体“应保尽保”、“应助尽助”的保障救助网络。
五、工作要求
1.完善机制。建立村、部门、干部“三位一体”的蹲点帮扶联络员制度,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人联系,精心组织结对帮扶活动。发动支持社会工商企业和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参与扶贫开发,丰富提升合作共建、捐资捐建、就业服务和慈善救助等帮扶内涵,积极营造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联动、合力帮扶的良好氛围。
2.明确责任。强化经济一般村自我发展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对接,向上争取扶持政策,加快各类扶贫开发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实行村书记、主任负责制,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表率先行作用,主动为结对农户提供致富技术、开展就业帮扶,切实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
3.强化考核。将扶贫开发结对帮扶纳入村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按照“一年一考核、三年总验收”的要求,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督查考核。实行扶持资金镇级专账核算、专户管理,开展扶贫项目、财政资金跟踪审计。加强扶贫帮扶先进典型和优秀事迹的宣传报道,强化舆论和社会监督,对行动不力、效果不明的进行媒体曝光或组织处理。加强减贫脱贫监测评估,完善约束退出机制。镇党委、镇政府将对扶贫开发帮扶工作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附件1、经开区机关部门帮扶横山桥镇经济一般村挂钩结对名单;
2、横山桥镇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名册。
中共横山桥镇委员会
横山桥镇人民政府
2017年8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