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语轩”,这家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品商店坐落在古色古香的横林镇明清街,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朱雪晴坚守了16年。而她从事乱针绣的历程,更是已经长达22年。
朱雪晴性格文静而聪颖,自小喜爱绘画、刺绣布贴等美术制作。从小随祖母生活的她养成了勤劳朴实的品格,以及坚韧好胜的个性,而文学的甘露又滋润着她那颗对艺术的酷爱之心。
中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朱雪晴仍坚持业余习画写字。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被派遣至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参观,展厅中乱针绣大师的作品深深吸引了她。回家后,她开始自画自绣,不断研究琢磨。后经前辈艺术家推荐,她只身来到丹阳吕凤子故居,拜正则艺校校长吕去疾教授为师,并随吕氏传人吕缘、吕存共研共磋,始得真传。后又师从丹阳师范学院束彭龄教授学素描,领悟“画绣合一”之理,乱针绣技艺进展迅速,成为近年来工艺美术界备受关注的人物,其绣品《旧日》被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馆收藏。在继承正则绣艺的基础上,朱雪晴自创了双面乱针绣,在业内引起轰动,作品《家园》、《醉花吟》等相继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
2014年,朱雪晴在苏州观看昆剧《牡丹亭》,杜丽娘和柳梦梅千回百转、顾盼神韵的丰富表情,流利悠远的唱腔,精细华美的服饰,久久萦绕在她的心头并引发了创作热情。
经再三斟酌,以《牡丹亭》中主人翁杜丽娘和柳梦梅为原型的双面异样异色乱针绣《吴韵春秋》在她的手中诞生了。在作品中,她将彩丝银线用点彩、丝绒绣、圈绒绣及虚实乱针绣等多种手法结合起来,表现出物象的特殊肌理和特质,运用回针法和藏针法,使绣品的正反两面既保持了各自不同的面貌特征、色彩结构,又使男女主角遥相呼应,丰富了乱针绣的艺术表现力。
之后,朱雪晴又创作出丝绒绣《归去来兮》、《隠》、《心梦桃源》等,打破了以往一贯的表现手法,运用丝线特有的肌理和光泽,将不同色线揉成团状、块状,来表达笔触和墨韵,加之乱针绣并用,以松活灵动的特质传递了别样的美感,赋予了乱针绣崭新的审美情趣。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乱针绣这一被誉为“夺四大名绣之先”的精美技艺仍然遮掩着神秘的面纱,以至于“养在深闺人不识”。而真正从事乱针绣的人更是十分稀少,因为,从开始认识、喜爱到最终熟练驾驭这项技艺,不具备耐得住寂寞的精神是绝难坚守下去的。
朱雪晴则属于那“十分稀少”人群中的一员,她悄然独行22年,却义无反顾。不过,她并不觉得孤独,她深情地感叹:“当全神贯注于色彩斑斓的世界里尽情挥洒的时刻,何尝不是一种高级享受;在物我两忘的时空里遨游,天地间无处不存‘乐也、美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