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30日,遥观镇通济村账面积余资金达到2029万元。而早在6年前,该村的账上却赫然写着1765.05万元的债务。通济村究竟如何“华丽转身”?
事情要从2012年9月18日说起。当时,吴南武通过公推直选,出任通济村党总支副书记,主持村里工作。他接手这个村时,村里不仅背负着巨额债务,且村委连个像样的办公场所都没有,老百姓也没有一块像样的健身娱乐场地。为此,吴南武带领村两委班子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大家一致认为,通济村地理位置并不差,人民路、广电路贯通村里,离市区也较近,而且,当时村里有100多家企业。但是,他们也寻找到了自身的短板,一方面,两委班子年龄结构老化,存在着保守思想,工作缺乏冲劲;另一方面,管理不规范,集体资产流失严重。
找到了问题所在,通济村首先通过公开招聘,引进了3位高学历的年轻人,为班子增添了新鲜血液。
然而,要改变村里的面貌,壮大集体经济是关键。吴南武发现,每年企业应上交给村里的200多万元土地年租金,只能收到一半左右,许多企业能拖则拖,能不交就不交。为此,他和村干部们一家家企业跑。有家企业10年内没交过一分钱土地年租金,在吴南武的耐心劝说下,一次性补缴了50万元。另外有2家企业,也分别一次性补缴了29万元和27万元。到2014年底,村里的企业再也没有拖欠土地年租金。
为了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里还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丽泰针织、英赛思机械等骨干企业。同时,针对一些企业生产在通济,开票却在外地的情况,村里积极寻求镇相关部门的配合,组织他们“回流”。近年来,通济村引进和“回流”企业总数达到15家左右,年销售近3亿元。
既勤于开源又俭于节流,通济村大力压缩招待费用,压缩总数达300万元。该村还把这笔钱用到了村民的福利上:每逢端午、中秋、重阳三大传统节日,给全村50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送一份礼,为考上一类本科的学子发放奖学金等。
如今,通济村建起了行政服务大厅,修建了健身广场,还拥有了6幢456套公租房,昔日有名的群访村也变身“常州市和谐(平安、文明)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