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常州经开区推进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正式发布,五大类政策同步出台,包括加快优秀人才集聚、加快商务发展、加快培育特色产业、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加强金融支撑等方面,打出推进高质量发展政策“组合拳”,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争创国家级经开区增添强劲动能。9月4日,常州经开区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多家媒体介绍了政策出台的背景和特色亮点。
作为年轻的开发区,常州经开区自成立以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层次招商、高水平服务,全面奏响了“建成全市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产城融合样板区”的四大发展乐章。2018年,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迈上800亿元台阶。在江苏省级开发区中,经济发展水平跃升至第二。今年,经开区乘势而上,全面启动高质量发展两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快苏南模式转型升级步伐,全力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当前,经开区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攻坚期,科学谋划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蓝图成为重中之重。《常州经开区推进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应运而生,系列政策涵盖五大发展领域,旨在落实“一特三提升”发展要求和争先进位目标任务,着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据介绍,五大类政策依据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同时结合经开区实际“量身定制”、精准施策,具有独创性。
“人才新政”瞄准
顶尖、产业、领军、杰出人才
《关于加快优秀人才集聚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若干政策》,这是经开区成立以来,首次依据自身特点自主推出的人才政策。
当前,经开区正处在转型升级攻坚期,迫切需要培养和集聚一批国内外各级各类人才精英。组织人事部副部长周明珠介绍,这次出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要加大引才聚才力度,充分释放人才红利。新政有五大特点,即突出重点,分类扶持;一事一议,灵活扶持;人才购房,加力扶持;市场导向,企业为主;荣誉工程,幸福留才。政策立足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聚焦问题、精准施策,努力构建经开区人才竞争优势。
政策分别针对顶尖人才、产业人才、领军人才、杰出人才进行精准扶持。鼓励企业利用博士后工作平台等渠道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用优厚的购房补贴留住人才。结合经开区产业发展现状,把用人主动权交给市场、交给企业,发挥企业引才用才主阵地作用,只要是企业高薪聘请的人才、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认定的人才,政府就对企业的引才行为给予引才资助。针对当前顶尖人才紧缺的情况,对中国两院院士等高层次顶尖人才,根据其综合贡献,采取特殊政策、灵活引进的方式,给予最高1亿元的产业配套资金。同时,政策还着重营造幸福留才氛围,为优秀人才提供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服务。
商务政策“量身定制”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加快商务发展方面,除了对上级相关政策进行梳理整合,还根据经开区实际进行“量身定制”。
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靖飚表示,近年来,经开区不断加强开放性经济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在利用外资规模、外贸进出口增长方面有所不足。此次出台相关政策,对标国家级开发区相关指标要求,进一步推动区域高水平对外开放。
政策重点鼓励扶持两大领域。一是加大对吸引跨国公司总部落户的政策扶持,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鼓励跨国公司在经开区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对符合条件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的开立以及后续的增资扩能给予大力的政策支持。二是鼓励电商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经开区有全国首批“淘宝村”省庄村,又有成熟完善的横林地板以及家居产业链作为支撑,电子商务颇具规模。为扶持壮大电商龙头企业,对年电商业务收入首次超2亿元、5亿元、10亿元的电商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50万元的奖励。
产业政策深入贯彻落实
新发展理念
在加快培育特色产业方面,经开区在上级相关产业政策基础上首次推出新政。12条产业培育政策精简务实,导向更鲜明、内容更精准、支持更有力。
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李滨告诉记者,政策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二三产协同发展为核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以绿色集约为核心推动产业动能转换,以智能制造为核心推动产业层次提升。在产业结构上,充分结合经开区的产业实际,工业以存量做优为导向,重点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服务业以增量做大为导向,加快补短板,重点突出对新兴服务业的招引和扶持。在产业领域上,聚焦先进交通装备、功能新材料、绿色家居、智能电机4个特色产业领域,更加贴合经开区的产业实际,树立鲜明的产业导向。
在扶持力度上,对标周边区域最高水平,积极打造全市领先的政策洼地和发展高地。比如企业有效投入奖励,最高奖励比例从6%提到了8%,最高奖励额度从500万元提到了600万元。预计2019年产业新政将向经开区企业兑付扶持资金约7000万元。
促进科技创新
加力高企培育
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相关政策,则延续了经开区成立之初推出的扶持政策,并作出了相应调整。
据科技局副局长沈钱巍介绍,2016年以来,经开区以每年2000万元、3年共6000万元的力度,“大手笔”奖励辖区内科技创新企业、机构和个人。2016—2018年,经开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由2.78%提高到2.86%;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1件提高到32件;高新技术企业数由108家提高到135家。其间,获得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1家、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1个、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5项。
新政明确扶持力度不变,围绕经开区重点培育的2+2产业体系,加强对特色产业基地、创新型产业集群、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载体的扶持,提升整体竞争力。同时,根据省、市关于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最新政策精神,提高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企业的奖励标准,例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奖励标准由10万元提升至30万元,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奖励标准提升至10万元。
加强金融支撑
全流程助推企业股改上市
在加强金融支撑方面,同样是延续了2016年出台的相关政策。金融发展局副局长金淼表示,经开区为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产业特色鲜明,工业基础较好,有特色有潜力有实力的企业较多,但对标资本市场的要求,也存在着产业较为传统、规范成本较高、资产瑕疵较多等问题。政策围绕辖区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多措并举,从企业最关切、最需要解决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出发,从“税”“金”“策”三方面着手,针对性强。
同时,股改上市政策从企业股份制改制开始到企业上市挂牌后进行资本运作,全流程、全方位、全覆盖支持,契合企业实际需求。扶持力度高也是特点之一。在经开区,股改上市政策的资金支持额度高,而且政策兑现周期短。为了让企业轻装上阵、减负前行,实行每年两次兑现政策,尽量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
截至目前,股改上市政策共兑现约5000万元。成立以来,经开区新增上市公司5家、新三板企业11家、股改企业50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