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立以来,经开区通过“争取项目+培育主体+金融支持”多措并举,不遗余力地落实好科技资金的扶持政策,一方面有效缓解了科技型企业的经营困难,另一方面也助力企业迈向更高的发展台阶,促进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争取项目,分享“政策红利”
在常州市龙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一个高硬度、难加工材料高效纳米级制备成套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公司引进了高效激光机、数控折弯机、三坐标检测仪、粒度分析仪等设备,组建了先进的加工中心,正在进行重要零部件的研制工作。
公司行政专员倪越峰介绍,项目总投资5300万元,于2020年4月份开始实施,获得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得到了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助,其中,700万元资金拨款、300万元贴息贷款。
“高硬度、难加工材料高效纳米级生产专用设备被少数发达国家垄断,是一项‘卡脖子’技术。公司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展开产学研合作,实施技术攻关。”倪越峰告诉记者,该项目的产品型号为高效再循环超精细珠磨机WPST系列,项目竣工投产后,将形成单动力静态分离、双动力动态分离珠磨设备生产线各两条,形成年产400台产品的能力,实现进口替代。
向上争取计划项目,分享上级“政策红利”,是缓解科技型企业资金压力的有效途径。为此,经开区积极引导企业组织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经开区成立以来,仅省成果转化项目,区内企业便向上争取立项10项,扶持资金达8300万元,项目总投资5.8亿元。除成果转化项目外,工业支撑、社会发展、国际合作、创新型领军人才项目也遍地开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培育主体,增强“造血功能”
在为企业争取项目的同时,经开区更抓好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工作。经开区出台了《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若干政策》等相关科技扶持政策,举办多场政策宣讲会,为企业进行解疑释惑,累计覆盖企业300余家。同时,编印经开区科技扶持政策宣传册,结合高企自查自纠工作走访,深入企业宣传政策,力争做到政策宣贯无死角。
经过两年培育,常州欣盛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申报高企,得到经开区高企奖励资金40万元。公司财务总监董兰军说:“钱虽然不多,但对于公司的科技研发是一个不小的激励。”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不少企业带来的不利局面,经开区科技金融局积极采取措施,贯彻落实上级和本级出台的惠企政策,对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的企业,优先推荐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同时,及时调整经开区本级科技计划实施安排,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在研项目,延长6个月验收时间;到期项目未及时验收的,项目合同期限适当延长,项目经费继续按规定使用,不影响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科研诚信。
2020年,经开区下发高企培育入库、高企认定资金共计3290万元,不仅向企业成功“输血”,同时增强了其自身“造血功能”,有效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金融支持,把控“调节阀门”
此外,经开区科技金融局联合税务部门积极落实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纳入减免所得税的对象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及其它相关企业,仅2020年一年,就支持高企减免所得税7.2亿元。金融支持同步发力,2020年,经开区普惠金融贷款余额61.7亿元,增速全市第一,其中,“经开育企贷”“苏微贷”为86家企业提供授信共计5.46亿元。
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顾伟国在创新发展大会上指出,“十四五”时期,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切资源优先向创新配置,一切力量优先向创新集聚,一切政策优先向创新倾斜。到2025年,要安排20亿元资金,带动各类社会资本形成总计100亿元,直接投入创新领域。同时,要强化金融服务支撑,持续加大创新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
经开区科技金融局局长李江表示,2021年,将以“服务实体经济、强化金融支撑”为主业,深化政府平台、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源三方互动,加快形成以常态化活动为平台、定制化产品为支撑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扩大“经开育企贷”“苏科贷”“苏微贷”等特色产品的运用和再创新,争取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超70亿元,“经开育企贷”“苏微贷”为超100家中小企业提供授信6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