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需要同路人的引航;教育,需要一群人的行走。12月1日,常州经开区横林小学承办了“大单元视域下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为主题的市级小学科学教研活动,常州市教科院瞿晓峰老师、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王继伟校长、常州市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李志军校长、常州经开区教师发展中心江明忠校长参加了本次活动,市小学科学老师线上全程参与。
课堂展示,聚焦生长环节,常州经开区横林小学陈文秀老师和经开区实验小学冯凯老师对植物单元进行了钻研教学,带来两节关于植物的生长课堂。横林小学陈文秀老师执教了三年级的《栽种小能手》,通过争做栽种小能手开始选苗的情景创设,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根,模拟实验探究根固定植物的作用,小组分类发现植物直根和须根的区别,对比观察找出茎与根的判断依据。最后设计作业,请学生课后栽种,继续观察植物茎和叶的生长,为后续植物的学习做准备。经开区实验小学冯凯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的《观察茎》,冯老师从喝牛奶这个生活场景引发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向上运输水分。再通过看一看、切一切等观察方法认识芹菜茎中的导管,巧妙地运用模型帮助学生建构导管的作用。引发学生植物运输水分到底和什么因素有关,通过结构化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导管的毛细作用和叶的蒸腾作用。最后结合环切树皮现象进行拓展,不断完善学生对植物茎的认知!
主题讲座,关注育人环节,冯凯老师结合学校省前瞻性项目《创学堂:涵育善创少年的学教实践研究》,详细介绍创学堂项目的概念界定理念设计,从善耕园项目的背景价值意义、内容开发与实践、成效与展望四个方面详实介绍了学校具体的实践样态,既有深刻的理论引领,又有生动的案例支撑。冯老师建议大家可以挖掘当地的人文资源、环境资源、非遗资源、工业资源、教师专业、学生资源等,进一步以育人的视角将其转化成科学课程资源。让课程活化在儿童的生活中,让儿童以最自然的状态接受知识,形成品质、得以成长。让听课老师受益匪浅!
专家点评,朝向明亮环节,区域教研员李志军和王继伟分别进行了细致全面的点评,深度解析了每位执教老师的课堂亮点,引发了听课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思维碰撞,助力科学课堂教学的深度发展。
常州市教科院瞿晓峰老师高度肯定了两节课的教研价值:冷课热上,辐射常态,提供范本。第一节课盲盒里拆出来的农作物显示了妙趣横生的乡村特色,选苗设计调动了学生潜意识中根的重要性的基本认知,自制简易教具学具帮助学生实验体验,分类活动自然衍生出科学子概念,拓展延伸活动注重学生的思维进阶。第二节课对茎的观察由外部的视觉感知走向内部结构的观察,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浅到深、由调动感官到借助工具,注重主题探究实验科学方法的合理渗透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有序推进,拓展活动体现了学习的开放性。同时,瞿老师提出宝贵建议,在科学作业设计上需要体现展学评一体,要与课堂活动有机衔接,希望广大科学教师有思考有实践。
好的教学不是传授,而是“遇见”。此次小学科学教研活动绽放除了科学课堂教学的鲜活样态,提升了教师科学课堂的研究力,让学生拥有持续的学习力和美好的生长力,期待下一次的“遇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