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1
阵地
建设
情况
(21分)
|
1)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人流量较为集中的公共场所,对外规范挂牌、标识醒目,便于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
|
2
|
实地考察
|
2)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具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设备条件,正常向群众开放。
|
2
|
实地考察
|
3) 在村(社区)主要出入口等显著位置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内容明确具体、通俗易懂易记的村规民约。
|
2
|
实地考察
|
4)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有工作制度、组织架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架构等上墙。
|
3
|
实地考察
|
5)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五大平台”有必要的活动场所(3个以上)和活动开展必要条件、挂牌对每个阵地的人员队伍、活动内容、工作方式和服务对象等进行清单式管理,
|
5
|
实地考察
|
6)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推进志愿服务标准化站点建设,推动设立文明志愿岗,已建成站点能够正常提供服务。
|
2
|
实地考察
|
7) 在村(社区) 显著位置设立善行义举榜,日常维护良好、更新及时。
|
2
|
实地考察
|
8) 加强文明实践站与市、区两级“五大平台”、各级文明单位、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结对,实现资源共享、项目共建,
|
3
|
实地考察
访谈交流
查阅资料
|
Ⅰ-2
机制
建设
情况
(19分)
|
1) 村(社区)“两委”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年度工作方案或具体工作计划措施。
|
4
|
实地考察
访谈交流
查阅资料
|
2) 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每季度主持召开村(社区) “两委”会议研究部署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重要事项不少于1次。
|
4
|
实地考察
访谈交流
查阅资料
|
3) 村(社区)干部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志愿服务工作。
|
2
|
访谈交流
查阅资料
|
4) 采取调剂使用、购买服务、社工+志愿者等多种方式,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文明实践工作队伍,有1名以上工作人员,确保文明实践工作有人组织、扎实开展。
|
3
|
实地考察
访谈交流
查阅资料
|
5) 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及中心、所资源,统筹协调村(社区)各类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
|
3
|
实地考察
访谈交流
查阅资料
|
6) 有一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经费,保障文明实践活动正常开展。
|
3
|
实地考察
访谈交流
查阅资料
|
Ⅰ-3
队伍
建设
情况
(15分)
|
1) 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支队长,每年以普通志愿者身份带头参加理论宣讲、政策宣传、社会服务、扶贫帮困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对基层干部群众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不少于 2 次。
|
5
|
实地考察
访谈交流
查阅资料
|
2) 实践站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结合实际组建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队伍。
|
4
|
实地考察
访谈交流
查阅资料
|
3) 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注册志愿者的人数占常住人口的比例≥13%,有志愿服务时间记录的志愿者人数占注册志愿者总人数的比例≥50%。
|
4
|
实地考察
访谈交流
查阅资料
|
4) 实践站通过多种形式对文明实践志愿者进行业务培训,每年不少于1次。
|
2
|
实地考察
访谈交流
查阅资料
|
Ⅰ-4
活动
开展
情况
(20分)
|
1) 实践站内显著位置有本月或下月文明实践活动的具体实践活动安排表,至少有8项学习实践科学、宣传宣讲方针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倡导文明生活方式等方面文明实践活动(其中理论政策宣讲不少于2项)。
|
4
|
实地考察
访谈交流
查阅资料
|
2) 实践站内显著位置有“五大平台”按季分类的年度内日常活动图片公开展示不少于10张。
|
4
|
实地考察
访谈交流
查阅资料
|
3) 深入宣传解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把群众普遍关心致富兴业、农村改革、教育医疗、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政策讲清楚讲明白;围绕年度宣传重点和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
|
2
|
实地考察
访谈交流
查阅资料
|
Ⅰ-4
活动
开展
情况
(20分)
|
4) 村(社区) 广泛开展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推选活动,结合实际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推进“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居住区有文明家庭或文明户等挂牌。
|
2
|
实地考察
访谈交流
查阅资料
|
5) 积极扶持民间文艺社团和业余文化队伍,开展形式多样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
2
|
实地考察
访谈交流
查阅资料
|
6) 加强村规民约教育实践,组织指导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推进婚丧礼俗改革,破除成规陋习,倡导厚养薄葬,提倡“丧事简办、喜事新办、小事不办”,持之以恒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
2
|
实地考察
访谈交流
查阅资料
|
7) 突出“一老一小”和困难群体,开展系列关爱行动,有具体举措和成效。
|
2
|
实地考察
访谈交流
查阅资料
|
8) 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成效显著,有较好的工作案例或做法,获得市、区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
|
2
|
实地考察
访谈交流
查阅资料
|
Ⅰ-5
项目
实施
情况
(9分)
|
1) 村(社区)文明实践志愿者联系到户,及时掌握群众需求和思想动态,建立起合理的需求清单。
|
2
|
实地考察
访谈交流
查阅资料
|
2) 精心策划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志愿服务项目,推出志愿服务项目清单并做好公示公告。
|
5
|
实地考察
访谈交流
查阅资料
|
3) 建立志愿服务项目效果反馈机制,提供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
|
2
|
实地考察
访谈交流
查阅资料
|
Ⅰ-6
建设
质效
评估
(16分)
|
1) 群众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知晓率≥90%。
|
2
|
问卷调查
访谈交流
|
2) 群众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参与率≥90%。
|
2
|
问卷调查
访谈交流
|
3) 群众对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满意率≥85%。
|
2
|
问卷调查
访谈交流
|
4) 群众对当地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的满意率≥80%。
|
2
|
问卷调查
访谈交流
|
5) 群众对村规民约的知晓率≥80%。
|
2
|
问卷调查
访谈交流
|
6) 群众对红白理事会或道德评议会知晓率≥80%。
|
2
|
问卷调查
访谈交流
|
7) 群众对志愿服务活动认同和支持率≥80%。
|
2
|
问卷调查
访谈交流
|
8) 村(社区) 书记对本人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中担任角色和任务的知晓率=100%。
|
2
|
问卷调查
访谈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