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牢食品安全底线,打好“守查保”持久战。常州经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坚决落实省、市重点工作和中心任务,多次调度部署,明主攻方向,出实招硬招,挂图作战,对表推进,强化食品安全问题整治提升,持续深入推进“三聚焦三夯实”。
聚焦数据清理,夯实精准监管之根。为规范食品经营许可登记管理,挤出底数水分,释放监管资源,经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行政审批局开展“休眠户、僵尸户、失联户”食品经营许可证集中清理专项整治行动。一是摸排底数,通过现场核查、电话核实、日常监管、年报查询等综合多种方式研判分析,开展地毯式网格式大排查,逐环节业态、逐乡镇街道、逐批次阶段共梳理出单位食堂、餐饮服务、食品销售“休眠户、僵尸户、失联户”共计1491户;二是依法注销,行政审批局通过官方网站向社会发布相关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七十条、《食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相关规定,依法公告注销《食品经营许可证》,公告期限为3个工作日,对公告到期无异议的,工作人员在食品经营许可管理系统中依法进行注销;三是长效清理,积极探索“自主注销-公告注销”集中清理机制,一方面在监管中引导食品经营单位守法经营,诚信经营,严格遵守“一址一证”原则,终止经营后及时注销,另一方面,加强审管衔接,注重互通互联,市场监管局结合年报申报、日常监管和双随机检查等持续排查证照有效实际终止经营的单位,并将掌握的数据传递到行政审批局,进行公告注销。同步许可数据与监管数据,摸清一批,清理一批,优化一批,整合监管力量,提升监管质效。
聚焦分类分级,夯实精细服务之本。强化食品安全发展理念,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常州经开区尝试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整治双重监管机制,深入开展食品领域风险分析研判,实现分类分级三步走,坚持风险隐患预控,推进食安关口前移,从源头上精准守护百姓“舌尖的安全”。一是明确标准,4879家食品经营单位,17名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为充分挖掘有限的监管力量,发挥最大的监管效能,按照“部分绿色监管,多数日常监管,少数重点监管”的原则,开展辨识评估,分为4个风险等级:较低、一般、较大、重大,明确风险环节、风险类型,建立“一路线 两清单”:“红橙黄绿”四色安全风险路线、风险管控责任清单、风险管控措施清单;二是准确匹配,针对“一老一小”等重点守护对象,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堂、医院食堂、校园周边经营单位设为最高风险等级红色监管清单,针对小部分食品安全意识相对较强,各项管理制度相对完善,日常经营行为相对自律的经营者可被列为“相对放心”的绿色监管清单,其他大部分监管对象根据业态类型、自查评估、飞行检查等综合研判,确定等级;三是精确分类,经过初轮筛选判断,绿色监管清单有488家,占全区经营主体的10.00%,红色监管清单有396家,占全区经营主体的8.12%,橙色清单、黄色清单共有3995家,占全区经营主体的81.88%,初步建立起“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监管结构,后续根据巡查实际会及时上行下调,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动态平衡,科学稳健。
聚焦排查整改,夯实精诚共治之基。为深入贯彻落实“守查保”各项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牢牢驻守食品安全红线,经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研究决定开展食品经营隐患排查整改百日攻坚行动。一是部署调度,根据省、市的进度要求,区局食品科多次召开专项调度会议,部署推进攻坚行动,对各业态、各环节的风险隐患进行分析研判,找准找实薄弱领域和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监管的针对性、科学性和靶向性,全局组织“食安江苏”的专场培训6场次,现场指导基层监管使用者检查40余次。二是隐患排查,充分发挥网格监管,全区共分为12个检查小组,“数据化+网格化+铁脚板”深度融合,基层监管人员现场对经营单位的人员管理、原料控制、加工制作、餐具消毒、场所布局等40余项内容,逐条逐项对照检查,以此为契机普及食品经营应知应会知识点,以查促改,以查促学,进一步提高经营者的食品从业水平。三是整改提升,截至目前,利用“食安江苏”开展检查1616户次,检查覆盖率达到33.12%,其中单位食堂80家,餐饮服务单位842家,食品销售单位694家。发现风险共计192项,共计11262项次,其中单位食堂38项风险,532项次,检查风险达6.65项次/家,餐饮服务单位73项风险,5772项次,检查风险6.85项次/家;食品销售单位,81项风险,共计4958项次,检查风险7.14项次/家。完成整改10787,整改率95.78%,后续监管人员会持续督促整改,尽快实现闭环管理,整改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进一步帮助经营者提高食品安全管理能力。
“舌尖经开,食安至上”,常州经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直致力于抓紧抓深“守查保”,全力以赴抓进度,尽锐出战抓落实,确保经开区的群众食无隐患,食无风险,食之规范,食之安全,食之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