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奋楫开新局 击鼓催征当先行
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提升高质量发展新水平
戚墅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
2022年1月11日
今年以来,戚墅堰街道在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全市“532”发展战略和经开区“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勇当全市高质量发展先行军”总目标,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提升。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力以赴,破题深挖发展潜力
(一)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完成限上贸易销售额3.59亿元,增幅22.5%;限上消费品零售额2.94亿元,增幅21.2%;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71亿元,增幅28.27%,其中纳入核算营业收入1.15亿元,增幅23.69%;预计地区生产总值34.62亿元,增幅10%;人均可支配收入5.55万元,增幅8%。新登记法人企业数全年目标任务67家,同比增幅42.5%,超额完成任务。自我加压,主动申报高企1家,有效提升企业创新能级。服务招引提质增效,金贸大厦引进科技、教培、餐饮等22家单位;倾力打造“金融发布厅”品牌,举办首期金融主题沙龙活动,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二)因地制宜广纳人才。依托地域优势,以金贸大厦、戚大街特色街区为载体,精准对接医药、文旅等产业科技人才项目,“生活垃圾智能分拣&收集平台”项目已申报第十七批“龙城英才”计划;初步整合人才公寓资源818套,为企业引得进人才、留得住人才营造良好居住环境。
(三)特色品牌焕发新生。围绕质量提升、品牌宣传、产品推介,协同推进复兴卫民点心店等4家小作坊实施“名特优”提升工程,复兴卫民点心店作为经开区老城区唯一小作坊成功申报省级“名特优”,沙裕昌变蛋纳入江苏省地标美食名录。科学有序开展市场监督,推动基层食品安全共治共享,实施“网格化+食品安全监管”,主动承担全区近50%的样品抽查任务,助力经开区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
二、披坚执锐,提质绽放城市新貌
(一)做优高品质城市更新。三大片区改造有序推进,完成梅港片区3.4万平方米改造,惠及居民543户;站北片区整治提升工程去年9月底启动,今年1月完工;工房南区改造已完成三区综合市场53间店铺拆除,正在开展楼道出新、停车场增设、充电桩安装、“废线”整治等工程。道路微循环渐次畅通,公园西路6月完成建设;新河路8月底建成通车,打通新老城区最后一公里;延陵东路整治提升项目于去年12月完工;观湖路拆迁还余2家民房正在集中攻坚。经开区首部老小区加装电梯在圩墩新村落成,另有5台同步启动。安装天然气256户。新增机动车车位412个,极大缓解周边停车压力。
(二)做精高标准城市管理。围绕典范性文明城市创建,积极探索“1+3”老城区城市管理模式(一支综合执法队伍,城市管家、物业、第三方三股力量),相关工作经验在全市文明城市培训班上作交流。开展“幸福家园、精细管理”百日攻坚行动,清理楼道2978个,提升整治绿化带2100平方米,完成沿河环境整治2860平方米,非机动车划线10489米;发明垃圾桶盖限制器并全域推广,一招解决敞盖顽疾。湖港名居和花溪兰庭创成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福鑫园、新城和昱文萃苑、河苑家园创建省级达标小区。
(三)做靓高颜值生态底色。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对52家餐饮单位开展油烟污染专项整治;持续加大对工地、道路、露天堆场等扬尘治理,首台雾炮车投入使用,全年降尘量平均值3.3吨/月·平方公里。狠抓河道治理,陈储河整治工程已完成。宛沿河、潢河整治工程10月启动施工,目前完成总工程量97%,预计1月下旬完成,确保消除劣V类水质。加快生态修复,公园西路、包装容器厂地块等区域覆绿155亩。全面开展各类重点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回头看”,杜绝问题反弹回潮。
三、众志成城,齐力夯实发展保障
(一)筑牢安全防线。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成经开区首家社区消防救援工作站,花溪社区成为全市“安全宣传进社区”唯一试点单位;经开区首个Ⅱ类公共安全体验馆建成开馆。消除“飞线”隐患1186处,新增智能非机动车充电桩200组,力争明年全覆盖。开展燃气专项整治行动,为居民免费更换煤气软管410户;充装、更换、增加公共场所灭火器材541处。企业安全标准化全覆盖,风险申报完成率100%,132家餐饮单位完成全面自查。强化信访问题预防化解,调处各类民间纠纷278起,调解成功率100%;化解“国治”积案4件、“省治”积案3件、区级积案6件。
(二)优化社会治理。在经开区首创“智慧社区”管理模式,为80周岁以上高龄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门磁和烟感近100套。建成2个智能化安全标准化车库,在出租房安装智能门禁、门锁、充电桩等,从源头减少安全隐患。综合运用联动指挥平台,核实重点关注对象信息739条,拉紧防疫安全线。加强群防群治,开发推广“戚事一网通”小程序,通过随手拍、实时报,解决了群众身边小事600余件。“741”微“智”理模式,在人民日报、央广网、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推广。
(三)增进民生福祉。街道行政审批局作为全市首批、经开区唯一挂牌“社会工作服务站”。承接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类事项150项,较往年增加83项,增幅达124%,事项申报材料减少30%以上,流程环节压缩40%以上。经开区首家“德康驿站”挂牌;为45户困难老年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建成经开区首家“梦想小屋”和“未成年人关爱服务中心”,并在全省作经验交流;花苑社区获评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集体、常州市优秀校外教育辅导站。完成2家精品型、1家标杆型、4家示范型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举办经开区唯一以退役军人为主题的“军歌嘹亮颂祖国”双拥文艺晚会。开展“道德讲堂”26场及非遗作品展等群众文化活动120余场。怡情书画协会入选江苏省“千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
四、礼赞百年,持续加强党的建设
(一)党史学习教育有行有效。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举办知识竞赛、百姓名嘴等主题活动750余场,其中,青年党史学习教育得到团省委主要领导高度肯定;落实“两微三访”,累计处理协调1018条意见,形成“群众好计策”43条。609名在职党员认领志愿服务岗位797个,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52场,覆盖群众1.7万人次。编制“我为群众办实事”责任清单,确定民生实事项目42个,已完成41项,剩余1项(三区农贸市场及周边改造)将于2月完成。解决站北天然气入户、十三区自来水管改造等17个多年遗留问题。
(二)主题党建活动有声有色。大力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红色基因门券展”等特色活动30余场;花溪小红馆等党员学习阵地累计接待省内外参观1000余人次。启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点亮工程”,湖港名居党支部创成全区唯一“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省级示范点”,湖港物业党支部获评经开区“五星级”非公企业党组织;与陕西平利县大贵镇党委签订党建联盟协议,进一步放大社会效应。正面引导持续加强,截至目前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刊发宣传报道366篇;组工评论省级以上媒体录用76篇,位列经开区第一。
(三)干部队伍建设有力有为。抓好干部队伍“选育管用”,面向机关新任中层干部、社区新一届“两委班子”成员,举办“储能提效”培训班;组建党建信息宣传员队伍34人,系列开展文字专题培训。坚持严管厚爱,积极配合开展巡察社区党组织工作,认真落实问题整改;扎实开展疫情防控、残疾人“两项补贴”等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专项监督;认真开展 “三情”大讨论,街道“智慧大脑”项目选送市作风办;严肃查处党员违纪案件4起,持续优化政治生态。用好“三项机制”,上报案例17件,持续激发干部队伍实干内生力。
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戚墅堰街道将聚焦常州市“532”发展战略和经开区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标,充分发扬戚墅堰“先行”精神,着力做好城市更新、社会治理、康养产业三篇文章,谱写奋进新时代、扬帆新征程的华彩乐章。
一、商气汇聚引领经济业态先行
(一)开拓奋进狠抓招商引资。多维度放大载体势能,对金贸大厦实施亮化工程,全方位提升地标形象。进一步健全招商工作机制,加快制定《戚墅堰街道招商管理办法》,内挖潜力、外引资源,突破引进2个纳税超100万的商贸项目。以戚大街东片区改造为契机,倾力打造牌楼巷“名特优”美食街区,充分发挥老字号商铺示范带头作用,力争再创“名特优”省级1家,市级3家。精心打磨戚大街,积极引进餐饮、休闲、娱乐业优质消费品牌,推动延陵路商业业态更新迭代,为本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放大优势发展康养产业。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激发区域“银发经济”活力。依托七院、社会福利中心、老年大学、文化馆等现有资源,引进椿熙堂、安信颐和等全国知名服务机构,以“宜居、健康、文化”为核心理念,打造“居家—社区—机构”为一体的现代康养服务体系。同步规划建立市场化康养体验中心,展示最新康复产品和智慧养老设备等,给予沉浸式康养实景体验。
(三)精准发力壮大人才引育。完善人才招引机制,制定实施《戚墅堰街道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力争新引进符合省双创计划人才项目1个,市“龙城英才计划”项目1个。精准对接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等在常高校,为重点商贸服务业企业引进紧缺类人才5—10名。加快人才公寓建设,坚持改造、收购、租赁相结合,不断提升配套服务设施,打造人才优居优享的良好环境。
二、能级跃升引领城市更新先行
(一)聚力建设精品道路。实施观湖路新建工程,打造一条串联宋剑湖公园、圩墩公园、运河公园的生态景观道路。对先行路、今创路、延陵东路(泡桐路—省道S232)等3条道路进行重点整治,主要围绕杆线入地、道板破损、绿化缺失、停车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改造,优化公共交通环境。
(二)大力推进片区改造。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整体谋划东起五一路、西至先行路、南起戚大街、北至铁路的工房南区整体提升工程,围绕基础设施、片区风貌、社区管理等方面分布实施提升改造,打造文明城市样板区、智慧管理先行区、康养宜居体验区。
(三)着力打造景观廊道。融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特色街区创建,实施东街、牌楼巷片区整治提升工程,对东街运河沿线和牌楼巷区域的建筑风貌、景观绿化、综合环境等进行整体提升改造,塑造一个融合的生活空间、多样的功能空间和传承的文化空间。
三、路径创新引领社会治理先行
(一)更快步伐打造“智慧社区”。健全指挥中心运行体系,建立大数据库,再增加社会发展、疫情防控、安全环保等模块。另外,在延陵东路安装智能监控并接入指挥中心,针对店外出摊、电瓶车乱停放、行人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通过视频画面监测、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全方位智慧管理。以工房南区为试点,重点从“智慧家、智慧小区、智慧公园、智慧校园”四个维度打造智慧社区样板区。继续为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家中推广智能水表、门磁和烟感系统,引入“社区电视”,融合党建宣传、发展成果、为民服务、建言献策等模块。启动第一届“金点子”征集评选活动,群策群力为基层治理提供智慧力量。
(二)更大力度抓好安全生产。开展“双线”整治专项行动,巩固“飞线”整治成果,全域覆盖智能充电桩,健全长效管理。在站北社区试点“废线”整治,梳理各类通信弱电线路,清理废弃线缆,实现“多网”合“一路”,并逐步推开。推进燃气安全整治专项行动,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地下管网铺设,逐步实现街道全域安装天然气;对已通天然气管道,但仍使用瓶装液化气的居民,联合派出所和燃气供应商,限制供应渠道,逐步提高天然气使用比例,确保用气安全。
(三)更强决心打赢环保攻坚。河道环境监管再升级,在重点沿河排口安装智能监控15个,在13个截污井内设置远程测控平台(实时液位、流量、雨量、工况),巩固水环境整治成果。扬尘监管力度再强化,加大对施工工地、道路扬尘督查力度,落实“一罐一策”,加强降尘罐周边的扬尘管控。
(四)更实举措办好民生实事。积极探索建立教育扶持基金,搭建合作平台,牵头引入华师大等优质名校名师资源,着力宣传东方小学教育集团优秀教学育人经验,全力解决校园周边照明度低、交通拥堵等现实问题。围绕“卫生强基”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运河南边卫生服务站建设,联动七院专业力量,精准下沉优质医疗资源,促进人才队伍交流合作。在工房南区和河苑新村率先实行老旧小区停车收费并引入物业管理。加大公共停场收费管理,启动13个公共停车场收费管理,通过拆除废旧设施、整合闲置地块,增加350个停车位。
四、党建提质引领发展示范先行
(一)提升党建品牌效应。深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点亮工程”,形成带状集聚、全面辐射的党建示范圈。深化“一社一品”,推出一批在全区乃至全市立得住、叫得响、可推广的社区党建服务品牌。围绕建团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策划一批优秀文化活动。
(二)提升干部实战能力。完善年轻干部成长“链条”,开班“8号训练营”, 采用“培训+比选+实战”三位一体的训练体系,建立街道与经开区机关部门、其他乡镇干部结对“导师制”,着力提升干部规划建设、项目策划、沟通协调、高效执行、创新争先、攻坚克难等能力。依托家风家训馆,打造戚墅堰廉洁文化教育新高地,不断加强干部思想教育。开展干部家访,突出关爱同志和强化“8小时外”监督。加强机关作风建设,针对“怕、懒、拖”三大顽疾,开展“扬鞭”监督检查行动,切实打造一支敢想敢拼、善作善成的“先行军”。
(三)提升城市文明形象。以工房三区、河苑新村为重点,主要开展综合市场周边、劳动东路、河苑路等区域店招店牌、停车管理、架空线缆清理等整治,着力打造典范性文明城市“741样板”。有力依托戚机厂、戚电厂退休技术职工和退役军人及各行业人才等300余名志愿力量,组建“741志愿兵团”,建立一支具有实践技能的半职业化志愿队伍。建立“同心联盟”,探索政府主导、商家参与、居民互助的社会治理模式,营造全社会热心公益的浓厚氛围。充分彰显戚墅堰文化魅力,持续放大“圩墩文化节”品牌效应,大力支持民间人士编撰《走近戚墅堰》,为戚墅堰“六大文化”注入新活力。
戚墅堰街道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建设“品质宜居地、康养幸福城”展现更大作为,为经开区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勇当全市高质量发展先行军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