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轨交园还没建起来,这里还叫富民工业园,亩均税收不到3万元;如今,亩均税收涨了10倍,达到30万元。”在常州经开区核心区,潞城街道综合保障中心主任鲍永刚像往常一样,来到轨道交通产业园对接招商引资工作。
远远看去,轨道交通产业园的外形仿若一列行进的列车,昭示着轨道交通产业对常州经开区的特殊意义。外号“招商扛把子”的鲍永刚,在这片土地上奋斗了10多年,是园区“脱胎换骨”的见证人。
早在10年前,辖区内轨道交通相关企业就达到了80余家,戚机厂、戚研所、今创集团、百亿达尔等一批龙头企业享誉全国,业务涵盖内燃机车整车制造、高速列车牵引传动、制动转向等各大领域,产品达2500余种。2013年,轨道交通产业园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系全省首个、全国第四家。“当年的‘轨道交通产业园’是一个宏观概念,代表的是全区的产业集群,大大小小的企业遍地开花,但并没有实体化运行的园区。”鲍永刚解释。
产业发展不能“吃老本”,对于轨道交通产业的长远规划,不断酝酿完善。2015年,常州经开区成立的同年,轨道交通产业园管委会成立,轨交园管委会和潞城街道办实现“两套班子、一体运作”,同时,轨道交通产业园的“实体化运行”被提上议事日程。
“轨交园不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应该有自己的实体园区和厂房。在这个园区里,我们可以招引更多的轨道交通配套企业,搭建各种各样的先进服务平台。”领导班子拿出了这样的设想。
轨交园建在哪里?紧邻312国道、区位优势明显的富民工业园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此时,富民工业园内的企业正遭遇发展瓶颈,园区面临产业层次不高,空间分布散乱,建筑安全、环保问题突出诸多困难。不“破”不“立”,潞城街道腾退“散乱污”企业,整合153亩土地,做起了轨交园规划。“我们一般选择市场前景好、产品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安全环保水平高的企业入驻园区。园区提供从招引到落地的‘全流程服务’,根据上级部门政策,部分企业还能适当享受租金减免优惠。”常州经开区投资促进局局长殷清介绍。
2018年,轨道交通产业园1期正式投运,当年就有12家企业入驻园区标准化厂房。
园区是“土壤”,优质企业是“新苗”,载体平台就是“化肥”。
2020年,常州轨道交通创新中心在轨交园“双子楼”挂牌。“双子楼”内,中国中车科学家、常州市首席专家万升云工作室,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财经专家工作委员会,常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戚研所轨道交通新材料研发中心,交铁认证轨道交通检验检测认证中心等载体平台相继落户。
“这些载体平台聚合设计研发、试验验证、运营调控、维修保养等增值服务,拓展全生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远程运营维护等新业态新模式,助力轨道交通产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常州经开区科技金融局副局长蒋洁艳说。
“轨道交通行业投入大、门槛高、成长周期长,要招引和培育一家轨道交通企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轨交园的招引理念是‘举旗不唯旗’,招引方向面向轨道交通、新材料、生命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放开。”潞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孙燕解释。
腾笼换鸟、筑巢引凤的实践非常成功。
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园区、国家五星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轨道交通装备)……2018年以来,轨交园不断拿下更多“国字牌”,园区1期、2.1期、2.2期厂房在3年多时间内相继投运,305亩土地入驻率已接近饱和。
“从前是我们上门‘求’企业入驻,现在有了优质配套、服务和资源,企业自己‘踏破门槛’要来。”10年“见证人”鲍永刚笑着说。
“花开蝶自来”,轨交园形势一片大好。“鲍永刚”们也得以腾出精力,忙着优化园区发展规划,引进更多专家“智囊团”,提升园区的软、硬实力,形成了发展的良性循环。
当前,常州经开区正开展园区更新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到2023年整治提升低效工业园区3000亩以上,建成一批容积率高、环境影响小、投入产出好的土地集约节约、布局合理、产业先进的全新工业园区。走好园区更新之路,轨交园先行先试,变土地存量为发展增量,目前,3期厂房处于方案研究阶段,“苏南模式3.0”正在启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