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遥观镇勤新村孙塘村民小组一组组长周一平起了个大早,和村里的老会计许国文、妇女队长张雷琴、二组组长周国华一起,走进了自然村内新办的“初心茶社”。
茶社内,墙上贴有宣传语“品茶听民声,援法议和谐”,以“天平”“麦穗”等法治文化元素作为点缀,勤新村党总支书记周建明正沏着茶,与遥观镇“银龄法律明白人”周彩芳探讨孙塘村人居环境改造中遇到的问题。
“周书记,听说隔壁许家塘的‘初心茶社’成立之后,帮村里解决了不少麻烦事儿,没想到我们这儿也安排上了!”一见到周建明,周一平音调都高了起来。
“老周,以后你们都是议事库成员,要把自己的心声说出来、把村委的想法传出去啊。”周建明招呼着“周一平们”,“要让村民们感受到生活在勤新村很幸福。”
不一会儿,村委工作人员、村律师顾问、村民代表全部到齐,众人围坐一桌,面前是一杯杯热茶。围绕“村居环境改造”议题,孙塘村“初心茶社”的首次议事开始了。
“今年,村里拆除了门前屋后的矮墙,翻新了老房子的外立面,下一步准备美化花坛,只种花不种菜,大家有什么想法?”操着一口乡音,周彩芳起了头。
喝下一口热茶,张雷琴接过话头:“年纪大的村民都习惯在花坛里种青菜、大蒜,老观念很难改。”
“这话说对了,我们一组有两户人家,因为后门一棵树的归属吵了10多年。村民旧怨深,很难实现观念统一。”周一平补充说,“很多村民还会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没从以往的乡村模式改变过来。”
“泡茶时,热水冲下去的瞬间,茶叶是分散的,但最终都会沉到底部,酿成一杯好茶。”周彩芳举起手中的茶,“同样道理,村里的事情涉及每个村民,大家立场不同,有不同的声音很正常。你们要学会遇事找法、办事依法,主动劝说其他村民。”
“调解达人”周彩芳向议事库成员们分享解忧妙招,告诉他们村事调解没有捷径,但可以适当送去物质上、情感上的关怀。“比如说,遇到不愿意种花的村民,村书记不妨带他们走出去,看看别的村统一花坛后的美丽村貌。”
……
一壶茶喝完,孙塘村“初心茶社”的首次议事即将结束,周彩芳向大家讲解了一些涉及村务的常用法律知识,并叮嘱道:“希望今后的‘初心茶社’,老百姓要愿意来、敢于说,靠法、重情化解矛盾疙瘩,不能让茶社沦为娱乐消遣的地方。”
“今天学到不少,以后我会常来!”许国文推了推老花镜,打开笔记本,记录刚学到的法律知识,张雷琴则和周彩芳聊着婚姻家庭矛盾调解方法。原来,孙塘村“初心茶社”还挂牌了“解忧花”家事调解工作室,成了妇情民意基层联系点,为村里的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权益维护、法治宣传教育等一条龙服务。
“有事没事,到‘初心茶社’坐一坐。”如今,这是勤新村村民的一句口头禅。
周建明告诉记者,村里有常住人口2800余人,每年反映上来的问题、意见和建议有上百条。为此,2019年11月,勤新村打造的“初心茶社”正式投用:一张桌子、几张板凳、一壶清茶,三五村民聚在一起,聊家常、谈村务、化纠纷,让了解乡情的村民代表做群众工作,成了勤新村的别样风景。
去年起,勤新村延伸基层治理和服务功能,将“初心茶社”品牌下沉至所辖自然村,让“饮茶议事”的观念深入人心。去年10月,许家塘“初心茶社”挂牌成立,村民们都觉得说话“管用”,提出的问题有回应、有反馈。“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村里常会发生自留地权属争议、土地承包纠纷等涉法难题。”周彩芳说,仅靠情理,无法解决部分顽疾,因此,以“法”为中心的孙塘村“初心茶社”应运而生。
“4年来,通过‘饮茶议事’,水系清淤、道路硬化、环境整治等诸多百姓关切事得以解决,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正逐渐形成。”周建明看到,村民们从过去只关注吃饱、穿暖,逐渐形成重视生活质量、美化家园的思想意识,“未来,勤新村将多开分社,用一壶茶的工夫、几块钱的成本化解村里的大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