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应旂(1500年—1575年),字仲常,号方山,常州经开区横林镇人。幼时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授浙江慈溪县知县,开始了二十一年的仕途生涯。嘉靖皇帝评价薛应旂:“廉以律己、慎以莅管、惟明惟允、不吐不茹、时论雅重焉。”
在担任慈溪知县时,薛应旂先后发布《晓谕齐民》《劝谕僚属》《申革冗费》等文告,大幅裁减加派的税赋,严禁下属以选茶为名进山骚扰茶农,节减不必要的接待开支。同时他还极为重视教育,公务之余便召集儒生讲学,一时之间学风日盛。
当权的奸相严嵩对薛应旂极力拉拢,薛应旂则不肯与之合作。严嵩打击政敌王烨,薛应旂不仅不与其他大臣一起落井下石,造谣中伤,反为王烨辩解,被严嵩视为眼中钉,自嘉靖二十四年将其贬官外放,为建昌通判。过了七年,严嵩失势,薛应旂被提升为浙江提学副使,他体察下情,勤于政事,对徐渭颇为赏识,屡加提拔。不久,薛应旂改调陕西,任肤延地方官,他仍然不改其性,为上司所忤怒,将薛应旂罢官返乡。
薛方山爱才,提拔、扶持大批后起之秀,受到广大儒学生员和正直官员的好评和爱戴。晚年时,其学生特地建牌楼以表彰恩师功德,薛应旂得知后当即谢绝,已经开工的牌楼始终未能“告竣”,此牌楼一直矗立在余巷村,直到1956年修水利需要才被拆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