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常州经开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充分发挥法治保障作用,主动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主线,有序推进经开区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为全市“532”发展战略、经开区“苏南智造新高地,开放融合先行区”建设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
(一)全面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启法治政府建设新征程
一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学宣贯走深走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抓“关键少数”,严格落实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和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制度,党工委理论中心组专题组织学习研讨开展专题学法4次,并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纳入全区基层党委(党组)专题学习计划、全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点和全区普法与依法治理要点。召开经开区领导干部党的二十大精神集训班暨能力提升专题学习会召开,区领导深入研讨、带头宣讲,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夯实全区领导干部的理论根基。
二是强化统筹协调。年初党工委(扩大)会议上专题研究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和2023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将建设“法治政府”纳入《常州经开区党工委2023年工作要点》。召开常州经开区党工委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全体(扩大)会议,深入学习中央、省委、市委有关法治工作的最新会议精神,制定实施《常州经开区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常州经开区党工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2023年工作计划》,深化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法治建设的意见》,确保全区法治政府建设高位推动、目标明确。
三是扎实开展法治创建。积极开展法治建设系列创建行动,推动解决一批群众期盼关注的现实法治问题,充分展示了经开法治建设实践成果。经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南京工业大学、常州食药纤检中心建立食品安全“快-法联动”区域一体化执法司法机制,为“快—法联动”机制运行提供依据和规范,为食品安全区域社会治理提供新的方法,为破解食用农产品的监管执法难题提供了新思路;经开区检察院围绕辖区消防安全隐患积极履职,着力解决消防治理中的难点、堵点、痛点,探索预防性公益诉讼推动“三合一”场所消防隐患专项整治;戚墅堰街道以提高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满足群众法治需求为目标,打破传统框架下的单一柜台式服务模式,创新“去窗口化”公共法律服务机制。
(二)全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现法治政府建设新突破
一是持续优化政策供给,探索法治化营商环境。落实《江苏省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实施方案》《常州市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4年)》等文件精神,根据市行动计划,制定《常州经开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4年)》,对优化营商环境任务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对重点领域涉企常用行政处罚实施轻罚免罚,制发《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重点领域涉企常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和免罚清单(2023年版)》,加大督查频次,保证推进成效。
二是加快项目审批改革,全力服务重点项目。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帮代办服务质量的实施方案》,提升项目审批帮办代办服务质量。推出项目审批帮代办“精诚办”服务品牌,统一服务标识,加强对外品牌展示,扩大帮代办服务的公众知晓率、社会影响力和企业认知度。进一步扩大代办服务涵盖的项目和业务范围,形成事项清单、服务流程、服务评价等配套机制,健全帮代办服务督查考核等机制。根据省、市、区级重点项目、政府投资项目、一般项目等不同项目类别,提供主动代办、跟踪帮办等个性化定制化服务。
三是推进“拿地即开工”等改革。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关键节点,立足企业办事便利、快捷、高效原则,大力推进“拿地即开工”“竣备即发证”“桩基先行”等全周期服务。通过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帮代办等服务,强化项目前期策划生成和业务协同,全面优化立项用地、工程规划、施工许可三个阶段审批办理流程。对准备办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不动产登记的工程建设项目,综合运用各项改革措施,在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备案后即时出具不动产权证。对新建、扩建的各类政府投资项目和重点产业项目,可按照不同两个阶段分别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
(三)全面深化依法行政,展现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新气象
一是严格规范决策、备案审查程序。严格执行《常州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细则》及相关规定,实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年度目录公开制度,制定《2023年度常州经开区管委会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进一步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经开区行政规范性文件(投资监管协议)合法性审核工作的通知》,推进形成程序完备、权责统一、相互衔接、运行高效的合法性审查机制,保证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有效,全面提升行政规范性文件法治化水平。
二是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进一步促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配齐执法装备。执法记录仪之外,进一步配备了移动执法终端、移动执法监控设备、无人机、便携式执法工具包、安全防护设备等执法装备,保障日常行政执法工作有序开展。突出法制审核制度。进一步提升法制审核人员数量,区级执法部门审核人员占所有执法人员的比重超过5%。升级综合行政执法平台2.0系统实现,保障法制审核人员全流程跟踪查看案件,准确快速提出有效法制意见。积极做好案件公示预后工作。所有行政处罚案件均通过信用常州平台进行公示,案件公示率达100%。积极协助行政相对人完成信用修复,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信用建设规范化、系统化,激发行政相对人主体守信意愿,释放市场主体活力。
三是全面加强执法监督协调。开展2023年度全区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专项活动,邀请市司法局专家领导参与评查,通过定期督察、随机督察、交叉督察,全面开展案卷评查,查阅各类案卷并及时通报。提高行政执法案卷、文书规范化水平,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举办“常州经开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专题提升班”,组织全区各部门参加省司法厅开展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暨强化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专题视频培训班,加大行政执法人员管理,提升执法队伍能力素质。深入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组织召开经开区行政复议、行政应诉与行政审判府院联席会议,持续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加大案件调查听证、调解力度,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四是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在办理减、免案件过程中,办案人员充分考虑当事人主观恶意小、货值金额低、案涉物品少、违法情节较轻等客观事实。在法律法规框架内依法作出减、免处理意见。充分结合办案实际诠释法律关于首违不罚的释义,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个人在进行教育宣讲、信息录入后便不再给予行政处罚,近三年来进入免罚清单的企业(及个人)超百家。严格按照《市、区依法办关于公布一批重点领域涉企常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和免罚清单的通知》并采用集体讨论形式予以固定。
(四)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开创共建共治共享新高度
一是持续优化法律服务。建成区、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司法行政服务站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建好建优群众“家门口”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开展村(居)法律顾问万场讲法活动,组织民法典、劳动法、残疾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等宣传讲座、法治宣传,积极参与所在村社区离婚纠纷、遗产继承、宠物伤人纠纷等矛盾化解工作,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实现经开区及三镇远程公证系统全覆盖,并组织系统培训及现场操作。
二是持续提升普法宣传质效。印发《常州经开区关于进一步落实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与《2023年常州经开区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提高全民普法工作针对性实效性。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规范管理的通知》,对法治宣传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自查。圆满通过全市八五普法中期评估检查。组织开展“4·8”司法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和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宣传等活动,营造尊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三是持续化解矛盾纠纷。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主题纪念活动开展情况设为“2023年度基层司法行政高质量发展绩效监测评价”考核指标。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联合信访窗口合署办公,设置信访窗口、调解窗口、“五站点”服务窗口等,通过职能联动让群众化解纠纷“最多跑一次”。组织月排查、周排查和日排查,及时摸清风险隐患,强化重点领域矛盾风险防范。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全面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全面实行行政许可服务事项清单管理,在生产许可、项目投资审批等领域推行告知承诺制。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完善“畅通办”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二)全力推动行政合规行动
推动重点领域涉企常用轻罚免罚工作专项行动,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自由裁量基准。围绕破产重整“经开模式”,充分发挥审批职能作用,完善专业化破产审判机制。探索企业合规“刑行衔接”,推动刑事合规向行政合规延伸。
(三)完善法治审查审核机制
进一步理顺投资监管协议、规范性文件审查、复议应诉事项权限管理,形成程序完备、权责统一、相互衔接、运行高效的合法性审查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构建更加科学规范的衔接机制。
(四)强化法治督察跟踪问效
推动开展对法治建设领域重点问题、重大事项的专项督察,强化制度衔接配套,用足用好各项监督手段,推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对行政执法全方位、全过程监督。
(五)促进基层依法有序治理
扎实开展基层治理行动,探索创新多领域依法治理,重点围绕民生领域方面进行探索实践。扎实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开展法治小区建设试点,推动基层法治建设呈现新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