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法律法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长期实施和有效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而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法治宣传教育新载体—丁堰街道借用非遗竹编活动将法律知识送进百姓身边。
过去,法治护航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如今,非遗助力法治的传播与弘扬。为推动普法工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发展,深化“法润丁香 海堰河清”政法品牌影响力,让普法宣传深入人心,3月28日,丁堰司法所、龙馨社会工作服务站在港龙社区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非遗竹编”活动,充满了“新意+心意”。活动现场,丁堰司法所的工作人员给居民群众们送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民调解法》《禁毒法》等法治宣传折页50余册及法治宣传纸巾30余份。接着,老师带着大家做了纸杯传球的热身运动,活跃了氛围;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彩色竹蔑一挑一压,互相交织。不一会儿,一幅幅灵动的竹编画逐渐成型。大家都沉浸在学习和体验竹编画的乐趣之中,室内呈现一派热闹景象。
来自丁堰司法所的工作人员表示,对于竹编与法治的融合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非遗竹编与法治宣传相结合,把实用性、传统性、艺术性、教育性融为一体,用非遗“小竹编”传播法治“大能量”,开启法治宣传的新模式,营造崇尚法治的浓厚氛围。
本次活动,将“法治”与非遗文化融合在一起,把法律知识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播撒法治的种子、沐浴法治的阳光、传播法治的声音,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