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横林镇红联村的赵大爷像往常一样来到老年助餐点吃饭,一边用餐,一边竖起大拇指夸赞:“援法议事就是好,民主协商矛盾少,民生跟着民意跑,幸福指数节节高!”
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红联村老年助餐点从提案到吃上热乎饭,射出乡村法治德治自治建设水平。近年来,红联村以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为契机,深入推进“援法议事”工作,老年助餐点就是该村运用“援法议事”办惠民实事的缩影。
“全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833名,其中90%都希望有个专门的地方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提案的倡议者赵大爷是村里的“法律明白人”,在村民中享有一定威望,他主动收集民意并向村委反映。
2023年10月,“设立老年人助餐点”这一提案正式在红联村“心联心援法议事厅”上会讨论。会上,村法律顾问援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相关条款进行阐述,参会的村民代表也纷纷建言献策。
经过充分讨论协商,最终确定红联村老年助餐点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力量参与、热心村民作为志愿者定点服务的方式运行,2023年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在助餐点登记用餐的60岁以上老年人已有180名,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法治底色愈亮,幸福成色愈足。援法议事把“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有机串联起来,在听民声、纳民智、解民忧中引导村民形成运用法治化思维和民主协商方式办事的习惯。
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微治理”,需要培育健康活跃的“红细胞”。近年来,红联村大力实施“红细胞·联你我”工程,以基层党建为核心,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援法议事”成员库参与村庄治理,“两委”班子成员、“三官一律”、网格员、党建联络员、村民组长、“法律明白人”等成为为基层治理“赋能供养”的“红细胞”,携手寻求最大“公约数”。
线上守望不间断,线下服务零距离。在横林司法所的指导下,红联村创建“法润红联”微信群、网格联络群,推广应用“12348”公共法律服务网、横林政法抖音号、苏解纷小程序等线上平台;创新打造“I•温度”法治超市、“烦恼回收箱”等社会治理品牌,依托“五员驿心”项目发动新业态人群成为普法志愿者等,让法治思想直抵人心,法律服务直达基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