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让堂”是吴氏宗祠,位于常州经开区横林镇崔桥村,吴氏源出姬姓,是泰伯、季札后人。“三让堂”的得名源于两则载入史册的的历史故事,前有泰伯的三次王位让渡,后有季子的三次让贤举动。
“三让堂”很古老,“三让堂”又很新,其蕴含的“谦和礼让”“和为贵”理念至今影响世人。崔桥村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解纷智慧,将三让典故蕴含的文化内涵融合到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之中,探索出了情让、利让、理让“三让”调解工作法。
2024年1月,村民吴某和张某因道路产生矛盾纠纷。吴某在崔桥村开办工厂,每天都有大货车进出,道路经常被压坏,影响了张某的出行。此次道路翻修,路面还处于养护期,吴某的卡车又压上了,张某怒从中来,找吴某理论,双方爆发肢体冲突,最后,找到崔桥村委,请专职调解员吴键进行调解。
眼看双方情绪激动,剑拔弩张,恶语相向,吴键巧妙使出“三让”第一招“情让”,说到:“你们两家都是乡里乡亲,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为了一条道路,真的要闹到邻里反目,伤了情面吗?”
吴键的话稍稍平息了张某的怒火,但是他依然心怀愤恨:“我也不想伤了邻里和气,但是这个事情我忍不了,他的卡车几次三番压坏道路,还出手伤人,他是开厂赚钱了,我们周边的邻居倒霉!”
吴键接着劝说吴某:“三让堂就在咱们村,咱们的祖先,先有泰伯让王位,后有季子让贤,多么宽广的胸襟和气度!你看咱们村的道路标牌上写的什么?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大道宽。道路是大家的,你不能只为自己,不顾别人,更不能损人利己。对于张某提出的赔偿要求,有医院的检查费用、医药费用清单,作不了假,我看这个赔偿金额也合情合理。”
第二招“利让”,让原本一毛不拔、态度蛮横的吴某有所软化,松了口,说:“该我赔偿的,我愿意承担,金额方面再商量商量吧。”
眼见双方态度转变,吴键邀请了片警和乡贤共同参与调解,同时,不失时机再做张某的思想工作:“做人做事,有理也要让三分,可不能得理不饶人哪。”最终,“利让”换来了“理让”,双方达成赔偿6800元的口头调解。
类似化干戈为玉帛的案例,在崔桥村比比皆是。在调解过程中,崔桥村的“三让”调解工作法是围绕促使当事人双方“事解心了”来构建的,以情感人,以利促和,以理服人,引导当事人进而有度、退而有节,互相礼让,实现事了人和。
“让”是方式,“和”是目标。在崔桥村,“三让”调解工作法与枫桥经验相得益彰,“调”在群众心坎上,“解”在村民家门口,人民调解工作深受群众认可,送来的锦旗满墙满面。崔桥村矛盾纠纷数逐年下降、调解成功率逐步上升。2023年,崔桥村矛盾纠纷112件、同比下降25.3%,调解成功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