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戚墅堰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聚焦民生保障工作提档升级,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在切实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的同时,推动“兜底民生”向“品质民生”转变。
精准施策,社会救助“兜好底”
健全急难对象主动发现机制,扎实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保障工作。1-6月,为城乡低保对象核发低保救助金63.13万元,为特困供养人员发放特困生活保障金约27.81万元,为困境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补贴18.46万元,为11户13人申请并发放临时救助金4.27万元。
开展以“党心暖民心 救助惠万家”为主题的“党建+救助”政策宣传进社区活动,发放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册,让更多居民了解救助政策;开展社区居民小组长培训,让他们知道救助政策、了解救助途径,使居民小组长成为救助工作的最前沿,让急难对象主动发现机制的“触角”更灵敏。
开展关爱特殊人群安全隐患排查活动,走访独居高龄、困难家庭等256户,通过公益爱心帮扶渠道为排查出的燃气灶具超过使用年限的3户家庭更换了燃气灶具。
协同街道慈善分会,开展“夏日送清凉”慈善救助活动,对去年纳入临时救助的家庭开展回访,为他们送上电风扇;对辖区的低保、特困分散供养人员开展入户走访,对家中未安装空调且有意向安装空调的家庭提供一定比例的爱心补贴。
提质升级,助力“养老”变“享老””
今年2月,经开区社会福利中心(玖玖江南康养中心)正式投入运营,采用社工、全科医生、护理师、营养师队伍整合照护的服务模式,专注失能失智、术后康复及高龄长者的照护,目前已入住老人58位。建设站北社区康养服务站、戚大街社区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站,设置助餐、公益课堂等为老服务设施,融合了儿童关爱之家等儿童活动区域,提供就餐、养老、托管等多元服务。
街道聚焦老年人多样化的助餐需求,围绕经开区“睦邻小厨”品牌形象,全力打造的戚墅堰街道社区食堂恒惠餐厅已于6月底对外试运营,社区食堂全年龄段日均就餐量达300人次,其中老年人就餐量达128人次。考虑到不同老年群体的情况,街道还开设了4个社区助餐点,为不方便到社区食堂就餐的老人,提供就近取餐用餐服务。
1-6月,累计为2167位老人提供上门居家养老服务,总计服务11038人次,其中涉及失独、特困、低保等特殊困难老人67人。开展面向老年人的心理讲座2次、公益课程培训68课时、社群活动15次,累计服务3000余人次。
为辖区200户特殊困难家庭申请安装智能烟感、智能手环等设备,提升这部分家庭成员的居家安全保障。截至目前,智能手环已配备188个,智能烟感已安装133个。
保障权益,织密助残“支持网络”
1-6月,为困难残疾人对象核发生活补贴82.17万元,为256名重度残疾人对象核发护理补贴24.14万元;发放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卡15人,残疾人实名制就业净增人数21人。面向辖区心智障碍青年的星工坊,累计开展专业绘画、音乐课程48课时,辅助就业帮扶20人。
在全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点综合考核中,街道德康驿站位列“优秀”等次。截至目前,德康驿站2024年度已开展走访回访263人次,开展特色活动48场。
联动协同,共绘儿童成长“同心圆”
健全困境儿童定期走访制度,对辖区25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开展走访探视,对他们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明确关爱服务联系人。为困境儿童送上书包、文具等“微心愿”大礼包25份。联合社工站对遭遇心理健康问题的困境儿童开展个案心理辅导6次。
为解决暑期儿童看护难问题,街道在河苑社区、花苑社区开设了“爱心暑托班”,共吸引了40余名儿童参加。暑托班精心设置活动课程,希望通过既托又管还教的方式,为少年儿童的暑期生活增添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