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下午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举行了常州市小学数学“聚焦新课程,践行新课堂”系列研修暨2025年优秀校本教研交流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围绕“多元表征学习视角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主题,聚焦“数量关系”教学,呈现学科组在“双新”背景下“数量关系”教学实践研究的思考与做法。
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王莉老师执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王老师通过画一画、比一比、算一算引导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相差多少要用减法计算,在图像表征、动作表征的理解中抽象出算式表征。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相差”的概念,体验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相差”关系。整节课,王老师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在数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厘清解决问题的数学关系,锻炼数学语言的表达,学生的数学思维真正地生长起来。
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的巢雨晴老师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一课。巢老师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为学生后续学会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做了铺垫。接着引导学生自主表征,用自己的方式充分理解“最多剩下多少元?”。同时基于学生真实资源开展交流,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节课,巢老师引领学生经历理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回顾反思的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运用策略的意识,提高了思维的灵活性。
戚东小数学组的老师们围绕“多元表征学习视角下小学数学数量关系教学实践研究”这一主题开展教学研讨。老师们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层面展开,结合课例,分别阐述了什么是“多元表征”,磨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运用“多元表征”来改进教学。
戚东小数学学科责任人曹洋老师以《多元表征: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为题,向大家进行了成果介绍。曹老师围绕新课标的核心精神,结合生动鲜活的教学课例,介绍了如何运用多元表征贯穿整个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通过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经开区教师发展中心数学研训员金建斌老师肯定了两位执教老师的课堂教学。他鼓励所有教师都参与到新课标、新教材的研读和学习中,并指出校本教研要围绕主题开展,教师的发展和学业质量的提升都需要校本教研的助力。
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蒋敏杰所长进行活动总结,他对两位老师的课堂展示给予高度评价,并针对这两节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蒋所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主题明确、过程扎实、成果丰厚,他指出校本教研主题要鲜明,要立足全体,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要让校本教研的方式多样化。
本次研修活动以“聚焦新课标,践行新课堂”为主题,通过课堂展示、教学研讨、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为常州市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活动不仅加深了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也为校本教研的创新实践提供了丰富经验和有效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