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下午,横林实验小学的学子们走进太湖湾耕读基地,在农事认知、插秧体验、土豆泥制作中,解锁农耕密码,书写成长篇章,让“双减”政策下的劳动教育绽放别样光彩。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在水稻田旁,学生们化身“田园小农夫”,开启插秧知识探索之旅。导师以“田间课堂”为阵地,围绕插秧前的农事准备展开教学,从稻苗培育周期,到水田翻耕、肥力把控要点,将农耕智慧与科学知识交融讲解。孩子们观察稻苗形态,了解“行距规划、深浅适配”的插秧预备知识,在一问一答中,为后续插秧实践筑牢认知根基,让农耕文化与科学素养同频生长。
插秧田里,学生们挽起裤脚,与泥土亲密对话。在导师指导下,他们掌握“行距适中、深浅相宜”的插秧技巧,体悟“汗滴禾下土”的辛劳。尽管腰酸背痛,却在“一株株秧苗扎根水田”的过程中,读懂“粒粒皆辛苦”的真谛。这不仅是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更是对劳动精神的生动践行,让“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品质在田间生根。
从土豆清洗、蒸制到搅拌,学生们全程参与美食制作,见证食材到佳肴的蜕变。他们不仅习得烹饪技能,更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分享与互助,这一环节将生活教育融入实践,让学生在“品味劳动成果”中,涵养珍惜食物、热爱生活的美好品格。
本次研学活动以“农耕文化”为纽带 ,将“农事认知、劳动实践、生活教育”深度融合,实现“学农、知农、爱农”的教育闭环。学生们在“田园课堂”中,既提升了科学探究与劳动实践能力,又厚植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对自然的热爱,真正践行“五育并举”理念。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场“田园成长课”,不仅为学生打开了认知自然的窗口,更在其心灵深处播撒下“劳动创造幸福”的种子,为新时代少年的全面发展注入“农耕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