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新时代青少年骨干的综合素养,2025年7月6日至7日,常州市戚墅堰实验中学组织优秀学生干部开展了为期2天的“蓝色传承·文化寻根”主题研学夏令营活动。本次夏令营以泰州海军舰艇文化园、扬州大运河博物馆、扬州大学农学院及瘦西湖景区为研学基地,通过军事体验、文化探寻、高校交流与生态考察四大模块,构建起立体化的实践教育体系。
7月6日上午,营员们抵达本次夏令营的首站——泰州海军舰艇文化园。作为人民海军的诞生地,泰州在中国海军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文化园内,881“洪泽湖”号补给舰、108“西宁”号导弹驱逐舰、515“厦门”号导弹护卫舰及274常规动力潜艇组成的“三舰一艇”阵列,以巍峨雄姿矗立于长江之畔。这些曾驰骋远海的“钢铁长城”保持着退役时的原貌,进入舰艇内部后,同学们参观了作战指挥室、船员宿舍、轮机舱等关键区域。让同学们得以零距离感受海军官兵的工作环境,亲手抚摸这些为护卫祖国海疆劈波斩浪的钢铁长城。
下午,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启第二阶段的“文化寻根”之旅。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运河主题博物馆,其独特的船型建筑与周边水系相映成趣,本身就是一部立体的运河文化史诗。在“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基本陈列厅,营员们沿着时空轴线,系统梳理了运河开凿、发展与繁荣的全过程。“运河街肆印象”展区则完整复原了明清时期运河沿岸市井生活,营员们可触摸老字号店铺的砖雕门楼,聆听传统叫卖声,甚至体验虚拟现实技术还原的“夜市千灯照碧云”盛景。
7月7日,同学们走进百年学府扬州大学,在高校环境中体验学术氛围、规划生涯发展。同学们在扬州大学农学院的学长团的带领下参观了农学院的水稻试验田,随后同学们参观了扬州大学校史馆,校史馆大厅高达6米的立体卷轴屏幕上,从1902年张謇创办通海农学堂的创校文书,到1992年六校合并组建新扬大的历史照片,构成一幅气势恢宏的教育史诗画卷。最后的环节所有营员聆听了大学学长关于学习和生涯规划的主题报告。学长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出发告诉我们每个学生要为自己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要培养兴趣和爱好,才能主动选择专业发展。
最后一站,全体营员走进“园林之盛,甲于天下”的扬州瘦西湖景区,导游将园林艺术密码娓娓道来:“五亭桥的十五个桥洞,每逢月圆之夜会在湖面投射出十五个月影;小金山‘借景’手法,把远山黛色纳入园中画卷……”
本次夏令营通过精心设计的四大课程模块,实现了国防教育、文化传承、学术启蒙与生态教育的有机融合。营员们在舰艇甲板上感受强军梦想,在博物馆里解码文明基因,在高校触碰科技前沿,在古典园林中陶冶审美情操,全方位提升了作为学生骨干应有的综合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