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期: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体扰动、临时占地及人员施工活动,可能对工程所在区域的土地利用、植被、野生动物、水土流失等产生一定影响。
主要防治措施有:
(1)本项目占用农用地25003平方米,其中耕地19794平方米,其他农用地5209平方米。本项目应严格按照土地管理法对占用耕地进行补偿。
(2)在路基填筑和取土施工过程对地表上层20cm厚的高肥力土壤腐殖质层进行剥离和保存,作为工程结束后地表植被补偿恢复和景观绿化工程所需的耕植土。及时对工程临时用地进行地表植被补偿恢复;
与路基填方施工配套实施高标准的道路综合排水设施和绿化工程,有效降低雨水径流直接冲刷裸露地表强度,减少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临时用地尽量选择在道路征地范围内、树木尽量不砍和少砍。
(3)桥梁施工主要安排在河流枯水期,避开鱼类繁殖或洄游季节施工,避免对水文情势的改变,也可以减缓对保护区鱼类的影响;
本工程桥梁水中墩施工采用钢围堰法,由河流左岸依次进行单墩作业。水中墩基础施工建议使用天然环保泥浆,并调整优化钻进工艺参数,控制废弃泥浆排量;
严格遵照围堰下沉、开挖及封底混凝土浇筑顺序,规范操作围堰内抽水、钢护筒割除及桩头清理等环节,钻孔施工产生的废弃泥浆通过罐车运输至岸堤外侧泥浆池沉淀处理以便循环利用;
水域内拆除围堰、疏通河道时应注意及时处理废浆、弃土和废弃物,避免对下游造成新的泥沙污染或留下破坏天然水体的永久性建筑垃圾;
做好施工期水质监测,制定应急预警机制,如发生意外事件造成水体污染,及时上报环保相关部门。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规范施工行为。
施工期应避开阴雨天气,在工程施工时严禁将开挖的土石方倒入河道中,在离河道较近的施工区域,必要时在临河一侧修建临时性的拦挡设施,做好施工期间的临时防护,避免或减少因工程施工引起的水土流失对水体的不利影响。
运营期:
1.废气:加强道路路面、交通设施的养护管理,保障道路畅通,提升道路的整体服务水平,使行驶的机动车保持良好的工况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
加强运输车辆管理,逐步实施尾气排放检查制度,限制尾气排放超标的运输车辆通行,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总量
定期清扫路面和洒水,减少路面扬尘。
2.废水:本项目设置完善的管网排水系统,排水系统的排出口位置位于非敏感且能与区域内其它河流相通的水体,路面、桥面径流不排入封闭水域以避免出现雨涝。
3.噪声:运营期产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汽车行驶,在按照“噪声专项评价”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后,将进一步减小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固废:本项目为市政工程,项目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为线路沿线车辆行驶中丢弃的垃圾、沿线绿化植物的落叶等,经环卫部门定期收集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