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建融合促发展,校地共建谱新篇。为深化校地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青年人才培养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4月24日,丁堰街道团工委邀请常州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的莘莘学子走进丁堰,沿着工业文旅路线,深入感受工业遗存在运河边的荡气回肠。
活动伊始,学生们走进天虹大明1921创意园,探秘民族工业巨子刘国钧留下的“延陵路上的嫁妆”和常州古运河的不解之缘;游走在民国建筑群的“时光隧道”中,感受“历史”和“今天”在这里碰撞、相融,探究100年前的建筑和文化特点;探访刘国钧先生的办公旧址,感悟纺织巨子的传奇人生。学生在百年工业遗址和绿意盎然的创意园内沐浴春风,体悟大运河丁堰段的底蕴和生机。第二站,学生们走进了常州祥明智能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祥明以电机技术为核心,建有“一站三中心”研发创新平台和CNAS认可实验室,获得省部级、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荣誉成果,多年入选“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祥明与常工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对口,学生们近距离接触企业生产一线,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沿技术,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拓宽了专业视野。丁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黄慧与常州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徐霞签订了《校地共建合作协议》,校地双方将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就业创业、产学研合作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定期组织学生参与街道的实践活动,为街道发展注入青春活力;同时,街道协同辖区内企业也将为学院提供实践基地和就业岗位,助力学院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常州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与常州祥明智能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和鼎方电机(常州)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并进行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活动现场,校地双方开展了一场热烈的交流座谈会。丁堰街道团工委负责人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街道的发展历史、产业布局以及对青年人才的需求,表达了希望借助高校资源,推动街道高质量发展的愿望。常州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则分享了学院的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科研成果,期待通过校地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学生们也积极发言,围绕就业需求、志愿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展现出当代青年学子的创新思维与责任担当。
双方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让青春力量在街道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中绽放绚丽光彩,共同谱写校地共建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