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番茄是长在‘小树’上的!”
“原来百叶是这样‘变’出来的!”
5月10日上午,戚墅堰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儿童关爱之家)、东方社区联合龙馨社会工作服务站,开展《暖心伴成长》互助项目,带领辖区儿童开启了一场“能摸能玩”的非遗研学之旅。在这里,非遗传统文化不再是博物馆里的老古董,大自然也不再是图画书里的风景画,一切都变得可以触摸、可以参与、可以“哇塞”。
番茄园里的“十万个为什么”
“老师,为什么番茄有的大有的小?”
“这根藤蔓怎么像在‘荡秋千’?”
晨光熹微中,杨家后院采摘基地变身成了巨型“自然实验室”。“小小农夫们”穿行在番茄园里,小心翼翼地托起红彤彤的番茄,凑近闻着阳光的味道,探寻着植物生长的奥秘,时不时还在研学手册上认真记录着自己的发现。当第一个孩子成功摘到番茄时,整片菜园都响起了欢呼声——原来这就是“收获”的快乐!协作采摘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互帮互助的意义,更让他们在指尖触碰泥土的瞬间,体会到了大地母亲最质朴的馈赠。
百叶作坊的“魔法课堂”
“看!豆浆变成‘小被子’啦!”
走进横山桥百叶百年老作坊,豆香味扑面而来,孩子们瞬间被眼前的“魔法秀”吸引住了。老师傅像变戏法一样,轻轻一抖竹帘,乳白的豆浆就乖乖变成了一张张“小被子”。他们认真聆听百叶制作的历史故事,亲手触摸传统工艺的厚重质感,更亲自参与制作过程,看着豆香慢慢凝结成薄如蝉翼的百叶。这一刻,非遗不再是书本上的老古董,而是孩子们手中热乎乎的、带着豆香的“活历史”。
戚墅堰街道未保站深知爱与陪伴,就是最温暖的阳光雨露。未来,戚墅堰街道“行走的课堂”还将继续开课,带领孩子们走进非遗工坊,感受千年技艺的温度;漫步田间地头,体验四季农事的韵律;探访历史古迹,聆听岁月沉淀的故事,让传统文化‘活’在孩子们的手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