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台的时候,你们要自信一点、面带微笑,与下面的观众有互动...”丁堰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小丁正在为了7月18日“携手特奥 温暖同行”的活动组织老人开展节目排练呢!这样类似的画面在丁堰街道民政服务站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今年以来,丁堰街道创新打造“堰阳花开 温暖同行”民政服务品牌,通过构建“1+3+N”服务网络,推动从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转型。截至目前,推出的“网约车出行、健康监测、法律援助”等内容已累计服务超500人次,满意度达100%。
需求导向,精准锚定服务靶心。聚焦困难群体“急难愁盼”,以“用脚步丈量需求,用真心记录温暖”为服务宗旨,构建全周期需求发现机制。一方面,依托民政服务站统筹功能,对辖区内低保家庭、困境儿童、困难残疾人等群体建立“一户一档”电子档案,实现基础信息动态管理;另一方面,组建由社区网格员、民政工作人员、社会组织志愿者组成的“铁脚板”队伍,通过定期入户探访、数据比对、需求访谈等方式,深入摸排困难群体实际需求。今年以来,累计走访困难家庭50余户,收集需求80余个,分类整理形成健康监测、出行协助、法律维权等23项精细化需求清单。针对需求清单,采取“共服+个案”相结合的模式,通过社区服务集市集中回应共性需求,依托传统节日开展专项活动解决群体性问题;针对特殊需求家庭提供“一对一”个案跟踪服务,确保提供精准服务。叶奶奶因腿脚不便就医配药困难,网格员通过需求收集后,依托“网约车出行”服务为其提供“线上预约+线下接送”服务。“这大热天的幸亏小刘帮我叫了车,才让我去医院配药不这么折腾。”叶奶奶的反馈正是精准服务成效的生动写照。
资源整合,多元协同赋能服务。打破“单打独斗”服务局限,街道民政服务站以“链接资源、联动赋能”为抓手,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服务生态。目前已与医疗机构、律师事务所、全民健身中心、高校、社会组织等8家单位建立合作,联动邻里互助、社区赋能等力量,推出覆盖健康、法律、文化等领域的关爱服务清单。在具体实践中,合作单位发挥专业优势提供“点单式”服务,医疗机构定期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阵地开展血压、血糖检测,组织医生上门解读检查报告、普及健康知识;乐祥社会组织针对困难群体就医不便问题,提供牙科、眼科等专科诊疗服务,每月定时安排车辆免费接看病,并全程支持医保卡实时结算;联动律师资源组建“丁香筑堰人”志愿服务队,开展法制宣传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为困难群体提供法律维权支持。“今年‘堰阳花开’的项目打造的初衷就是希望能通过资源链接整合,帮助困难群体解决出行、健康以及维权等方面的问题。”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周佳媛说。目前,“堰阳花开 温暖同行”三大项目成效显著,网约车服务项目通过“线上预约+线下对接”模式,累计解决困难群众就医、办事出行需求10人次;健康监测项目覆盖200余人次,特色服务涵盖心理辅导、眼科检查等;法律援助项目成立志愿服务队,开展法制宣传讲座2期、法制集市2场,服务居民300余人次,为困难群体提供法律咨询10次。
创新模式,“花开三到”构建服务闭环。以标准化建设为引领,街道民政服务站创新提出“花开三到”服务模式,形成全链条服务体系。“眼到”织密主动发现网络,通过网格巡查、数据监测、居民反馈等多渠道动态捕捉困难群体需求;“心到”传递精准服务温度,围绕需求清单提供个性化服务,如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健康监测设备、为困境儿童定制成长支持计划;“手到”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联合社区、社会组织将救助政策转化为具体服务,确保政策红利精准惠及困难群体。“我们不出小区就能开展血压、血糖的测量,也能在这里和朋友跳舞娱乐,对于我们的需求,总会有人第一时间帮我们解决。”正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血糖检测的刘奶奶说到。随着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堰阳花开 温暖同行”正逐步成为街道民生服务的温暖名片,为困难群体托起“稳稳的幸福”。
下一步,丁堰街道民政服务站将持续聚焦服务效能提升,推动资源整合再优化、服务模式再创新、专业能力再突破。重点在特殊群体关爱、居民能力培育等领域精准发力,以更扎实的工作成效回应群众期待,奋力书写民政服务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