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运河的浩荡,源自无数匠心的涓流汇聚。常州市民政局、丁堰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联合主办,港龙社区与龙馨社会工作服务站共同承办的“常有爱·益万家”公益创投项目——“运河童声·行走的传承者”文化传承计划,其七月份系列活动近日圆满收官。小播音员们以足迹丈量工业遗存,用童声唤醒钢铁记忆,在沉浸式研学中展开了一场穿越百年的文化对话。
戚机厂研学纪实。钢铁为骨,运河为脉。炎炎夏日里,孩子们热情不减地奔向戚机厂工业遗址展览馆,在斑驳的机床与轰鸣的影像中触摸运河工业的脉搏。“这台蒸汽机曾像老黄牛一样工作”“铁轨是写给大地的五线谱”……研学手册上写满童趣而深刻的观察。在“角色奇遇”环节,化身“货运船”的孩子以一声悠长的“呜——”拉响汽笛,演绎运河运输的繁忙;扮演“老车床”的组员用铿锵节奏模拟金属切削声,赢得现场掌声雷动。
播音课堂淬炼记。金声玉振,童声绕梁。在这个热情似火的夏日,专业播音导师以“吐字如珠,掷地有声”为标准,带领学员精修《钢铁回响》稿件。孩子们化身“文字匠人”,为“火车的进化史”嵌入拟声词“哐哧!哐哧!”,将老机床喻为“沉默的钢铁诗人”。模拟演播厅内,孩子们以精准语速完成录制:“今日探访令我们懂得——每颗螺丝钉都承载着奋斗的故事!”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而今日童声有文,更兼历史的厚重与童心的炽热。当孩子们将运河的钢火回响锻造成声,我们仿佛看见:工业文明的星火,正借由稚嫩却铿锵的童音,照亮文化传承的迢迢长路。下一期“运河童声”将走进百年电厂,循着机器的轰鸣聆听岁月故事,在斑驳的仪表与泛黄的老照片间,续写工业文明传承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