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赶紧到我们楼下的架空层聊天、锻炼去!”来自湖港名居小区的老张兴奋地喊着邻居。近日,小区居民的亲朋来串门时,都忍不住停下脚步——曾经被电瓶车“霸占”的架空层,如今华丽转身,成为居民邻里唠嗑、乘凉遛娃、旧物置换的空间。快来看看它究竟变成啥样?
位于常州经开区河苑社区湖港名居5号楼的架空层,曾是一处电瓶车随意停放、飞线充电屡禁不止、杂物堆积隐患重重的“灰色空间”。面对居民对公共空间、议事等多维需求,社区居委会广泛征求居民意见,以常州市公共空间“微改造”为契机,将“堵路”的架空层打造为集反诈宣传、儿童游乐、睦邻议事、文化共享于一体的多功能社区客厅,实现了“小空间大民生”的治理升级。
民主协商:居民“金点子”落地生花
改造前,河苑社区通过线上问卷和线下“圈谈”双渠道广泛征集民意,累计收集居民建议50余条。针对居民提出的“增设儿童游乐区”“打造睦邻议事角”“建设共享漂流屋”等具体需求,社区邀请退役老兵、物业代表、亲子家庭等多方群体参与协商,最终确定了“居民议事+便民服务+代际互动+反诈教育”的改造方案。这种“居民提需求、社区来落实”的共谋机制,真正实现了改造项目贴近民心、符合民意。
功能融合:小空间承载大民生
河苑社区结合实际,以“人人”为理念,体系化打造暖心空间,赋予架空层多种应用场景。改造后的架空层划分为四大主题区域:睦邻议事区由退役老兵担任常驻调解员,定期开展民主议事活动,促进邻里交流;邻里同乐园铺设软质地面,配备老人、儿童等健身娱乐设施,成为居民们健身娱乐的“快乐天地”;时光驿站区域则有三大暖心举措:共享漂流屋提供钥匙、工具、书籍等物品的共享服务,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爱心驿站配备血压计、血糖仪、轮椅、雨伞等便民设施,为居民提供暖心服务;时光商店则邀请居民分享家中承载故事与情感的珍贵物件,通过参与时光艺术展的方式,传承社区文化记忆。反诈科普区通过“反诈视力测试墙”“防骗跳棋”等互动设计,让居民在沉浸式体验中提升防骗能力。空间通过功能复合与场景融合,满足全年龄段居民需求,让架空层成为社区真正的“活力枢纽”。
人人参与:共建共治凝聚社区认同
项目坚持“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理念,广泛动员居民成为改造的“主角”。青少年参与时光商店旧物展,退休老兵主动担任议事角常驻调解员,亲子家庭共同维护共享设施。另外,社区将这些参与人员上传到街道“智慧志愿”小程序,对参与调解、设施维护的居民给予积分激励,形成“付出—积累—回报”良性循环。通过空间改造,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建设者”与“守护者”,社区凝聚力显著增强。
河苑社区小区友邻空间投入使用后,迅速成为社区最受欢迎的活动场所。空间日均人流量较改造前增长3倍,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玩耍,老人们在温馨的氛围中喝茶议事,志愿者在专业的平台上服务社区。
河苑社区小区友邻空间公共空间“微改造”项目,不仅提升了社区环境品质,更促进了居民间的互动交流,真正实现了“空间有温度、治理有力度、邻里有黏度”的改造目标,成为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