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系发达,区域内共有河道185条,共计416公里,外围河道堤防130公里,排涝站159座。经开区切实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各项工作,多措并举打好防汛“主动仗”。
一是健全协同机制,构建防汛责任体系。通过“横向部门联合,纵向区镇联动”模式,形成区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统筹指挥、镇街领导小组属地落实的立体化组织架构。建立全覆盖汛前检查机制,对辖区内涉河建设项目现场、堤防、防汛仓库、区管泵闸站等关键点位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完成38.8公里污水管网清淤检测及152处破损、沉降、渗漏点位修复,构建起责任明确、响应迅速的共管共治格局。
二是科技工程双驱动,筑牢智能防御屏障。投入1000万元,打造常州市首例“智慧水利”系统平台,集成101座闸站数据、气象预警及实时视频监控,实现水、雨、工情动态感知与智能调度。针对丁塘河、采菱港等重要河道实施“建挡墙、固驳岸、疏河道、增绿化”综合整治,新建赵家内河排涝站和莲蓉排涝站,水利工程再升级。通过"科技监测+工程提标"双线发力,将防洪标准提升至100-200年一遇水平。
三是强化战备宣传,打造全民防汛矩阵。建立“物资-队伍-值守”应急体系,储备30.23万只防汛编织袋、116台移动机泵、7台发电车、1台龙吸水等物资,组织专业化队伍开展实战演练。实行领导带班24小时值守。依托宋剑湖水利风景区、芙蓉水文化馆等载体,持续深入推进水安全“五进”宣传教育活动,年开展防灾教育活动10余场次,构建起专业救援与社会动员相结合的防灾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