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宋剑湖湿地公园,水波潋滟,白鹭翩跹,沿湖步道旁,新绿的垂轻拂水面,市民们漫步赏景的画面,构成一幅“水清岸绿、文昌人和”的生态画卷。
清晨的薄雾中,一群白鹭掠过宋剑湖清澈的水面,翅膀拍打出悦耳的节奏。在湖心小岛,芦苇丛微微晃动,几只黑水鸡带着幼雏谨慎地探出身影。岸边,摄影爱好者陈明华调整着长焦镜头,嘴角扬起笑意:“以前蹲守几小时都拍不到的白鹭,如今成了常客。”
十年前,这样的场景不可想象。宋剑湖——常州四大湖泊之一,曾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排和围网养殖变成“臭哄哄的一潭死水”,鱼虾几近绝迹,鸟类逃之夭夭。
如今的宋剑湖,湖水透明度达1.5米以上,500余种动植物在此栖息,数百只白鹭在此定居,成为江苏省生态修复的典范。
浊流变清波,十年治污路
上世纪70年代,宋剑湖周边村民开始垦苇围湖造田,导致水域面积缩减了三分之一。进入80年代,伴随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湖中。
“那时候湖边工厂林立,小作坊聚集,湖水发黑发臭,大家都绕道走。”家住宋剑湖畔的居民回忆道。生态警钟频频敲响——昔日的鱼米之乡、鸟类天堂退化成了常州南郊的一块“生态伤疤”。
转机始于2009年。遥观镇启动宋剑湖周边环境整治,边治污边造景。2017年,《宋剑湖生态湿地改造提升规划方案》正式出台,系统性的生态修复战役全面打响。
经开区以铁腕手段关停整治340余家污染企业,实施多轮综合整治工程。
2023年,遥观镇启动宋剑湖片区水系提升整治工程,对12条河道进行清淤13.5万立方米,修复护岸7.8千米,新建污水管网与智能化泵站。
十年间,区、镇两级投入超6亿元资金,实施三期生态修复工程。至2021年,随着三期工程完工,宋剑湖新增绿化面积120万平方米,修复水域面积46万多平方米,成功入选江苏省首届“最美生态修复案例”。
水清鹭归来,生物多样性的生动注脚
如今的宋剑湖湿地公园,画眉、喜鹊在林间歌唱,野鸭在水中嬉戏,斑鸠在草丛中预报天气晴雨。浅水处芦苇丛生,湖中水草繁茂,蜻蜓点水,鱼群游弋。
生态恢复最显著的标志是白鹭从“稀客”变为“常驻民”。这种被誉为“环保鸟”的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对生态环境极为挑剔,如今种群已壮大至数百只。
“前几年只能偶尔看到零星几只白鹭,现在沿着环湖步道散步,成群的鹭鸟在湖中嬉戏已是常见景色。”在湖边健身的刘先生感慨道。在此繁衍生息的白鹭见证着宋剑湖的生态蝶变。
更令人惊喜的是,消失多年的地衣、水母也重现湖区。这些被称为“环境监测师”的生物回归,成为水质改善的最佳证明。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宋剑湖现有动植物种类达500余种,新增湿地鸟类聚集地3处。观测记录显示,湖区已出现鹭科鸟类5种,鸭科鸟类3种,杜鹃科、黄鹂科、雀科鸟类若干。
2025年下半年,遥观镇将启动宋剑湖水生态修复项目,以宋剑湖及周边支流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为核心目标,总投资约1亿元。项目计划建设生态缓冲区约11.1万平方米,构建水生生物群落面积约5.1万平方米,修复生态湿地面积约4.7万平方米。
创新机制,长效守护生态成果
宋剑湖生态修复的成功,不仅源于工程措施,更依托于一系列创新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经开区河网密布,185条河道总长416公里。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全区构建了区、镇、村三级河长体系,并创新引入“企业河长”“民间河长”。
在遥观镇,村级河长杨军每日巡查东风河,通过手机APP实时记录水质数据;潞城街道镇北河河长孙燕则依托“智慧水利”平台动态监测水位,确保生态水位稳定。2024年,全区已建成65条“幸福河湖”及8个小微水体示范区。
通过系统构建植物缓冲带、湿地和水生生物群落,该项目将有效改善区域水质,提升水环境整体质量,初步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进一步增强生态系统的质量与稳定性。项目实施后,将显著削减入太湖污染负荷,助力太湖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推动“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自然风貌提供坚实支撑
生态与经济融合的未来典范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宋剑湖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热门去处和常州文旅融合的新名片。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公众游览需求,成为管理者的新课题。
宋剑湖湿地公园巡护队24名队员肩负重任。人均日巡护行程逾20公里,队员们全天候不间断沿湖巡护,禁止垂钓捕捞、不文明观鸟等行为,并通过高清摄像头实时监控湿地状况。
“游客多了带来管理压力,为营造适宜鸟类栖息的生态环境,我们一点不敢马虎。”巡护队员王孟兴坦言。巡护中,队员们向群众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知识,营造共同爱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
经开区计划继续深化“河长+”机制,以法治化、智能化手段守护水清岸绿。宋剑湖的蜕变印证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生态价值正在转化为经济价值。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宋剑湖区域已成为文旅投资的热土。集旅游、休闲、康养、商业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开发项目陆续落地,生态红利不断释放。
清晨的阳光洒在宋剑湖面,巡护队员王孟兴开始了新一天的巡湖工作。他手中的记录仪显示,今天湖水的pH值和溶解氧指标均在优质范围。远处,一群白鹭从芦苇丛中惊起,掠过新建的“三法衔接”生态保护基地的屋顶,向湖心小岛飞去。
常州市民刘先生带着小孙子在观鸟平台驻足,“看,那只白鹭抓到了鱼!”孩子兴奋的呼喊声里,宋剑湖完成了从“绕道而行”到“流连忘返”的蜕变。这片曾经伤痕累累的湿地,如今成为长三角地区一块熠熠生辉的生态宝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