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署,持续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基层能力、创新服务模式等多项举措,着力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有序就医格局,切实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效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夯实基层基础 筑牢分级诊疗网底
在基层服务能力建设方面,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系统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换代。通过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与提档升级工程,全面优化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功能布局,完成19家村卫生室(服务站)提档升级工程,补助金额300余万元。建立医护人员常态化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和考核,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在药品供应保障方面,立足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需求,适时扩充基层用药目录,确保患者基本用药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创新引入4辆无人驾驶配送车辆,构建以基层医疗机构为核心节点、覆盖全区49个村卫生室(服务站)的智能化药品配送网络,享受便捷、高效的无人配送服务,切实解决基层药品供应“最后一公里”问题。
健全运行机制 畅通双向转诊渠道
在转诊服务规范化方面,今年完成与市级分级诊疗平台的对接工作,实现转诊信息的互联互通。明确各基层医疗机构可承接病种目录,统一设立转诊服务中心,配备专业人员负责线上转诊审核,为患者提供三级医院号源预约、在线支付、线上取号等一站式服务。编制印发《经开区基层—上级医疗机构联络手册》,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不断提升转诊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在医联体建设方面,充分发挥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和区域医疗联盟的协同作用,持续深化与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七人民医院、武进人民医院、武进中医医院等上级医疗机构合作关系。大力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应用,基层医疗机构与常州二院开展常态化远程影像会诊,目前已开展8000余例;与常州七院消毒供应中心建立协作关系,有效降低基层运营成本;统一将基层检验、病理样本外送武进中医医院检测,实现医疗资源的集约利用和诊断服务的同质化提升。
提升服务能级 增强群众就医获得感
在服务能力拓展方面,经开区与市二院签署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及影像合作协议。辖区内各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新增专科共建型医联体7个。目前有60余名省、市级专家在基层医疗机构定期坐诊。依托基层转诊服务中心,实现患者提前2周预约上级医院专家门诊号源。逐步承接高血压、糖尿病、肺部感染等两千余种常见病、慢性病下转患者的后续治疗。扎实推进80岁以上老人“零等待”“互联网+护理”服务等十项医疗卫生惠民举措,经开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增耳鼻喉科、皮肤科,芙蓉卫生院新增眼科、耳鼻喉科等诊疗科目,不断丰富基层医疗服务网络。
在村(社区)级网底功能强化方面,以5家基层医疗机构为枢纽,与全区49家村卫生室(服务站)构建网格化服务体系,实现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流程的全覆盖。村卫生室扎实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协助预约基层医疗机构检查检验项目,积极上转需进一步诊疗患者,对下转患者开展健康随访、用药指导等个性化服务,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在基层”的服务目标。
下一步,经开区将继续坚持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政策体系,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努力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全面推进健康经开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