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举行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常州经开区企业祥明智能展出的四类核心产品:关节模组、内转子无框电机、外转子无框电机、航天无框电机一经亮相便引起轰动。
“就像人的手臂依靠关节与肌肉的精密配合才能轻松拿放物品,机器人实现精准动作,核心也在于关节模组。”祥明智能董秘王勤平介绍道。这些看似微小的部件,正是机器人的核心所在。
近日,常州市出台《常州市加快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实施方案(2025—2030年)》,重点布局“6+X”未来产业赛道,其中“具身智能”被列为重点发展方向,而常州经开区凭借坚实的产业基础,成为该领域的先导区。
常州经开区在机器人领域的深入布局,并非追逐风口,而是基于半个世纪的产业积淀。
从上世纪起,常州经开区凭借起步较早、企业众多、门类齐全、微特电机引领等特点,逐步构建起覆盖减速机、伺服系统、线性传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产业链生态。
常州经开区经发局副局长李滨表示:“深厚的产业底蕴和人才储备,为我们抢占人形机器人新赛道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常州经开区已集聚江苏雷利、祥明智能、鼎智科技、日盈电子、曼多林精密等数十家机器人配套企业。
这些企业覆盖伺服系统、减速机构、运动控制、传感器、线束、驱动器等几乎所有核心零部件与关键环节,逐步构建出一条完整且高度本地化的机器人供应链和产业生态。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关节模组是决定性能的关键。祥明智能不仅成为国内首家在关节模组中应用外转子电机的厂商,还自主研发了国产首款无框电机一体化磁环,成功打破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减速器作为机器人的“韧带”,同样在常州经开区实现了技术突破。曼多林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集成化伺服减速机能做到即时响应,其响应速度达到毫秒级,可显著降低运行噪音、提升动作流畅性。
在江苏雷利智能科技的展厅中,一只灵巧手正灵活地演示“握拳”“比耶”等手势。这背后是区域内企业协同的结果:中科灵犀提供算法“大脑”,鼎智科技凭借高扭矩微型电机为灵巧手提供动力保障,而日盈电子则通过“电子皮肤”为机器人增添关键的触觉感知力。
常州市推出的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培育千亿级未来产业集群。方案明确重点发展以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新型储能、合成生物、先进材料、化合物半导体为代表的六大成长型未来产业。
常州经开区以“四特三新三潜”产业战略为指引,为电机产业发展撮合各类资源。这包括土地要素保障、人才支撑计划、金融“活水”助力等多方面措施。
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常州经开区生产的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正应用于越来越广泛的场景。从工业制造的物料抓取、视觉检测、物料搬运、精密组装,到特殊环境下的巡检、搬运等任务,这些由“小关节”驱动的机器人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
2024年,常州经开区智能电机规上企业产值突破148亿元,同比增长7.7%。预计到2027年,这里将形成产值达300亿元的产业集群,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高地。随着更多企业加入这一赛道,常州经开区打造的“关键零部件—智能化组件—整机”全产业链模式,将展现出越来越强的集群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