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经开区,凭借多年来深厚的智能电机产业基础,也逐渐形成以祥明智能动力、鼎智科技、曼多林精密、运控电子、雷利电机等企业为代表的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这些企业聚焦微特电机、伺服系统、减速机等核心部件,正以“高精尖”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深度参与机器人产业链分工,加速经开区机电产业卡位机器人赛道。
去年7月,常州祥明智能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BorgRoid株式会社及深圳市盛元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在常州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常州祥翰具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从事工业或人形机器人关节运动模组及相关系统、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的业务。
祥明智能凭借其丰富的行业技术以及在市场与生产资源方面的优势,为全球客户提供“电机+”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
BorgRoid株式会社在机器人关节模组的研发上积累了多年技术基础,其团队汇聚了日本机器人行业的专家资源,并与日本知名企业和大学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两者携手共同推进“机器人关节运动模组技术开发”项目。
作为雷利控股企业,在鼎智智能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一台搭载8毫米微型空心杯电机的人形机器人正以毫秒级响应完成“握拳”“剪刀手”等精细动作。
这枚由鼎智科技研发的“灵巧手”驱动核心,不仅斩获“2024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具价值零部件”殊荣,最近还在智元机器人首届供应商大会上被授予“优秀合作伙伴奖”,成为常州经开区智能电机产业卡位机器人赛道的生动注脚。
在曼多林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正对减速机齿轮精度进行测验,随着机器的运转,针尖状仪器插入到每个齿轮凹陷处,不一会儿电脑上就出现了产品的数值,与设定参数几乎无异。
企业销售总监季晓冬说:“目前的应用场景要求我们的产品精度很高,除了从设计上就确保产品的严谨外,性能更精密的检测仪器也是我们品质保证的法宝。”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九成产品需要装配减速机。“你们看到了机器人拿取东西,关节腔内传出几乎不可闻的蜂鸣,那是微型行星减速机在以200:1的减速比消解着伺服电机的躁动。”企业技术人员说,当下,企业生产的集成化的伺服减速机已经能做到即时响应。
紧盯“硬科技”,瞄准“高精尖”。当全球机器人产业进入“硬核创新”的新纪元,常州经开区正以精密电机为支点,撬动一个产业集群的崛起。数据显示,2024年,全区智能电机规上企业产值突破148亿元,同比增长7.7%,目标至2027年,形成300亿元产值。
常州经开区经发局副局长李滨说:“智能电机近半个世纪的产业积淀和人才储备,为经开区抢占人形机器人产业新赛道提供了强大支撑。”
未来,常州经开区还将继续依托电机产业集聚优势,全力卡位人形机器人新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