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午,常州三协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登陆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简称三协电机,股票代码920100。三协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盛祎、市委书记王剑锋、副市长徐军、常州经开区领导丁一出席上市仪式。
常州三协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位于常州经开区,是一家专注于控制类电机研发、制造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步进电机、伺服电机、无刷电机及配套产品,其产品具有体积小、功率密度大、绿色节能的特点。公司注重电机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革新,能精确分析计算电机磁路与结构,拥有全套测试实验设备,通过国家CNAS实验室认证。公司在控制类电机领域树立了良好口碑及自主品牌,产品广泛应用于安防、纺织、光伏、半导体、3C、汽车、机器人、医疗、智能物流等行业。公司本次拟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2070万股,募集资金1.8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三协绿色节能智控电机扩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至此,常州经开区的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已扩容至1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30家,完成股改企业162家,上市后备企业108家。
回溯2015年常州经开区成立之初,彼时仅有3家上市公司、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历经十年深耕磨砺,这片仅占全市4%面积的土地上,已“长”出占全市总量超15%的上市公司,以硬核实力奏响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和声”。
走进位于常州经开区潞城街道的三协电机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精密检测设备一丝不苟,这里诞生的智能电机是众多智能装备不可或缺的“心脏”与“关节”。
此次上市募集的资金将重点投入绿色节能智控电机扩产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主要围绕新能源汽车、光伏追踪、工业自动化、人形机器人等高效需求领域布局。项目全面达产后,产能将提升40%。
这家深耕智能电机领域的企业,正是常州经开区“高创新、高科技、高成长”民营企业群体的典型缩影——专注细分领域,以技术立身,借资本腾飞。
自2016年神力股份成功“破冰”成为常州经开区成立后的首家上市企业,到江苏雷利、凯迪股份、祥明智能、迅安科技等企业相继在主板、创业板、北交所鸣锣敲钟,一条清晰的“资本航道”已然绘就。
如今,常州经开区不仅形成了以江苏雷利、日盈电子为代表的国内领先“具身智能产业矩阵”,也崛起以今创集团为龙头的全球轨道交通配套装备“高地”,更有强力新材、长海股份等新材料“尖兵”锋芒毕露。
资本舞台不仅属于行业龙头,同样也拥抱着“小而美”的企业。在北交所设立的“东风”下,迅安科技、鼎智科技等一批“隐形冠军”,正借势而起、“一路向北”,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和资本吸引力。常州经开区科技和投资促进局局长薛飞将资本市场结构比作“金字塔”,主板、科创板、创业板为“塔尖”,北交所是“塔身”,新三板是“塔基”,区内优质企业借此通道逐级攀登。
上市对于常州经开区的企业来说绝非“终点站”,而是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起点。
2022年3月,常州祥明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经开区第13家上市企业。其上市之路历经五年、三次申请。
祥明智能董秘王勤平说,上市推动企业构建“科技+产业+资本”新发展模式,打破传统制造业企业依赖自身积累、缓慢发展的局限,显著提升灵活性与市场响应速度,助力企业更快抢占先机。
凭借这一模式,祥明智能大幅缩短研发与产业化周期,并于去年8月与日本机器人企业BorgRoid成立合资公司,切入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这一新赛道。“前不久,我们全自研的关节模组在世界机器人大会首秀即获市场热捧,这是企业的一次实力宣言。”王勤平说。
江苏日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秘毛家宝同样指出,上市带给企业的,不仅是账面上的真金白银,更是品牌背书、治理升级和战略视野的跃迁。
“通过资本赋能、人才汇聚与产业精准培育多轮驱动,公司正切换至‘拼研发、赛创新、抢赛道’的高质量发展新范式。”毛家宝告诉记者,当前,日盈电子瞄准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和具身智能等万亿级蓝海市场,并以电子皮肤为切入点,全力拓展柔性线束等机器人产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毛家宝说。
上市后为未来增长立“坐标”的还有常州迅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智能个人防护装备领域的早期入局者,登陆北交所后,迅安科技积极谋划新一轮发展,“一方面推动产品迭代升级,如拓宽面罩视野、升级全自动变光滤光镜的光阀色号控制技术;另一方面,则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实现‘两条腿走路’。”迅安科技董秘李德明说。
资本活水润泽创新沃土。截至三协电机上市,常州经开区上市企业总市值超800亿元,超三分之一数量的上市企业正加速布局机器人零部件及智能化组件领域。
企业上市之路充满挑战,仅靠企业“单打独斗”往往力不从心,常州经开区能培育出“上市沃土”得益于政企共识与协同。
“战略上全程指导,战术上靶向赋能。”三协电机董事长盛祎如此概括政企间的配合,相关部门甚至比企业更熟悉行业动态与发展趋势,能从宏观层面为企业把握方向,而在具体执行环节则对症施策、无事不扰。
“五年内三次冲刺资本市场,政府始终耐心陪伴。”祥明智能董秘王勤平也回忆到,从协助对接交易所、引入专业顾问,到高效破解土地产权等合规性证明难题,相关部门始终保持“有求必应”的服务姿态。
迈入资本市场的“预科班”——新三板挂牌流程正有序推进,贝尔福特总经理黄明坤表示,在股改上市的关键环节,政府部门总能第一时间介入,高效打通“梗阻”,扫清上市障碍。
“若将拟上市企业比作幼苗,我们便是园丁。”常州经开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主任彭佳元说,“通过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培育梯队,推动‘潜力苗’向阳生长,为上市储备充足‘后备军’。”
一批依托上市发展壮大的龙头企业正带动区域产业生态升级。
2017年江苏雷利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后,通过收购鼎智科技,切入新能源、工业控制等高增长领域。鼎智科技的微型电机成为人形机器人关键部件,公司成功“打入”智元机器人供应链。
以鼎智科技为纽带,江苏雷利向上游产业延伸布局,先后投资中科灵犀与合肥赛里斯等企业,构建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圈。日前雷利推出的灵巧手产品,依托多方协同构建起完整的机器人解决方案。
“从0到35亿元,雷利用了32年。而在人形机器人新领域,从躬身入局到跻身第一梯队,我们将实现一次‘时间折叠’式的跨越。”苏达说。
今年是常州经开区高质量重返“千亿之区”的第一年。“重返”背后,是常州经开区面对宏观环境多变、风险挑战加剧的现实,凭借十年磨一剑的产业韧性与创新定力,成功穿越周期、有力对冲风险的生动实践。
“引导本土企业通过上市做大做强,其长远效益远胜于单一招商引项。”薛飞强调,如今,上市的“红利”已实实在在成为整个区域的发展“红利”。
伴随三协电机成功上市的钟声,常州经开区正进一步深化“培育一批、股改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滚动培育机制,助力更多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展望未来,我们不仅要为更多创新‘幼苗’引来资本‘活水’,更要做好长期陪跑者,助力更多经开企业拔节生长、枝繁叶茂。”薛飞望向窗外蓬勃的绿意,语气坚定。一幅创新活力奔涌、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的常州经开区新图景,正在加速绘就。
|